这个星期是“2008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自2005年以来,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已连续举办三届,今年为第四届。“学习、奉献、快乐”是这次活动周的主题,开幕式上,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向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杭州市下城区、萧山区授牌。杭州等“2008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22个城市代表向全国发出了《全民终身学习宣言》。
自2001年教育部在全国建立社区教育实验区以来,浙江就积极构建全民终身学习平台,如今50%以上的县都有社区学院。
10分钟学习圈
美丽的杭州就如一座没有围墙的书院,住在杭州的每一个人,就是书院的学子。
杭州市政府鼓励各个区积极打造十分钟学习圈。“通过政府投资新建、布局调整和改造整合等三项措施,根据不同的地理特点、不同的教育基础、不同的人文风貌,打造各具特色的终身教育学习圈。”杭州市教育局成教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比如,萧山区现在已经建立了一所区级社区学院、26所镇街社区分院或社区教育中心,行政村(社区)市民学校有509所;青少年假日学校164所,假日活动中心活动点206个。“这样,基本形成了以社区学院为龙头,社区分院(教育中心)为骨干,以市民(社区)学校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基地。”
萧山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每位萧山市民一出家门,步行十分钟就能到达一所市民(社区)学校,开车十分钟便能到达一所社区分院或社区教育中心。“能在家门口随时读上书,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方便,子女也放心。”
“最牛”的老师出现在社区讲台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获诺贝尔奖者?是我们的教学条件差吗?是我们的研究条件落后吗?”
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等头衔的浙江大学教授郑强,在网络上受到热捧,被网友们称为中国“最牛的愤青教授”。这样的知名教授,却愿意到上城区社区学院,为普通市民讲课。
其实,在“上城品质生活大讲坛”,这样厉害的老师经常可以看见,“阿六头”安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方鸿强……他们生动的演说和通俗的讲解,让听课的市民们学习兴趣大增。
学习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在这座品质之城中,每一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大餐,老年人也不例外。
“退休前,我觉得工作着是幸福的,退休后,我觉得学习着是幸福的。”这是唐家祥的幸福感言。唐家祥是江干区闸弄口街道社区学校书画班的一名学员。自从参加了书画班,老唐的晚年生活变得有滋有味。书画班里,一批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聚在一起,舞文弄墨,师生、同学之间友好和谐。老唐打算一直做一名快乐的“老学童”。
“杭州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夕阳红教育自然是全民终身学习的重头戏之一。”杭州市教育局成教处负责人说,除了老年大学外,杭州还积极发展建设分布在各个城区的老年之家,充分发挥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的主阵地作用,以讲座、培训班等形式,为老年朋友送去了保健、烹饪、音乐、书画、心理等等适合老年人的课程。
比如,上城区打造的“七彩夕阳工程”,拱墅区的“快乐人生夕阳红工程”,武林街道社区分院创办的杭州市首个社区“老年学堂”,近年来已吸纳了近500名学员。
余杭区有位黎梅珠老人,已经87高龄,从2003年起她就一直坚持自学英语,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迄今为止,老人已经连续五次走进全国英语等级(PETS)三级考试考场。社区学院还专门派了一位英语教师,无偿定期上门辅导。
通讯员 杭教 记者 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