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调料淡出你家厨房了吗
学会正确打开方式健康食用
最近几年,很多家庭的厨房里已经见不到味精的身影。选择少吃或者不吃味精,说到底是担心吃味精对身体有害。味精加热后真的会致癌吗?味精真的是化工合成的吗?关于味精的种种流言,今天就为大家辨一辨真假。
不会致癌 但过量吃肯定不行
从工艺上可知,味精并非化工合成产物,而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制成,和米酒、陈醋的制造工艺类似,其自身是安全的物质。
人们认为味精致癌,主要是由于“味精加热后产生的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有害”之类的说法。
味精的化学名叫谷氨酸钠,虽然在过长时间高温烹饪时,有一小部分会转变成焦谷氨酸钠,但比例非常小,且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是安全的,不仅毒性极低,也不会致癌。
长时间高温只会让味精失去鲜味,所以一些商品介绍里会提示“出锅前再放味精”。
在“味精不健康”的传言下,一些人转向“更为健康”的鸡精。但实际上,作为复合调味品,鸡精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味精(谷氨酸钠),再添加盐、糖、核苷酸等食品添加剂,让提鲜的效果更明显。因此,不存在谁比谁更健康的问题。
当然,任何东西吃多都有害,味精最大的问题是含有钠,过量摄入钠会升高血压。味精是谷氨酸的钠盐,和盐一样都含有较多的钠。而且,其它厨房调味料(如鸡精、酱油、蚝油等)也含有谷氨酸钠,同时使用多种调料,易造成钠摄入超标。
控制摄入 五个方法要记牢
老年人及患有高血压、肾病、水肿等疾病的人,要减少味精和食盐的摄入,主要是控制钠的摄入。
炒肉菜可以不加味精。肉类中本来就含有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就会生成谷氨酸钠。除了肉类,其他带鲜味的食物也没必要加入味精,如鸡蛋、蘑菇、茭白、海鲜等。
拌凉菜不宜放味精。味精在温度为80℃-100℃时才能充分发挥提鲜作用。凉菜温度偏低,味精难以发挥作用,甚至还会直接沾在原材料上。如果非要放,宜用少量热水把味精溶解后再拌入凉菜中。
放醋的菜不建议放味精。味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肴都不建议放味精。
出锅前再放味精。味精超过120℃长时间加热,会生成没有鲜味的焦谷氨酸钠,影响提鲜效果。
平衡味精与盐的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清淡饮食,少吃高盐食品,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常量营养素钠离子的参考摄入量为1.5克每天。日常控制好食盐和味精的添加量,有助避免过量摄入钠离子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