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7版:用户在线

文章导航

防诈骗需多方合力

  有外媒分析,认为“老龄化的中国”正成为骗子天堂。

  实际上,以社会学的统计研究,老年人更为谨慎的金钱观能够避免他们被骗。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社会心理学家迈克尔.罗斯(Michael Ross)研究了1993年到2013年期间美国九项有关诈骗的调查数据。他发现,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老年人的受骗几率更突出。

  罗斯的分析是,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生活重心从如何将收益最大化转变到了如何将损失最小化,他们花钱更少,对金钱支出也更加谨慎。

  美国:

  陷入“赚快钱”骗局

  罗斯的研究跨度很大,是从1993到2013年的20年间。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美国被骗的老人比例有增加趋势。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数据是,在2012年收到的诈骗投诉中,有26%是60岁以上的人群,这个数字在2008年只有10%,当时是所有人群里最低的。这几年连年增长。《华尔街日报》的分析认为,在金融危机后,低利率让许多靠着固定退休储蓄吃饭的老年人感受到危机么,由此更容易陷入到赚“快钱”的骗局中。美国受保退休协会的研究也是,正在陆续进入退休期的一代对财务状况失去信心。

  日本:少子化严重

  随着身体慢慢释放出衰老信号,病痛增多,老年人在医疗问题上被骗的几率也很大。《朝日新闻》曾经走访过一些被诈骗的老年群体,其中一个案例就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翁患有肝癌,被骗走了五百万日元,而他的妻子认为,之所以被骗是因为考虑到自己以后的医疗费问题。

  另外,日本社会有一个问题,少子化(即人口结构中的幼年人比例越来越低)现象严重。有一类诈骗案非常猖獗,这类案件通常是诈骗者通过电话等手段谎称自己是老人的儿孙,并且用自己遇到急事为由头,要一大笔钱。看似简单,却因为被骗者独居、与儿孙联系少,一时情急,屡屡得手。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人到了晚年,将和别人建立紧密的情绪性联系视为有生之日的首要目标,而信任他人则是建立起这种联系的前提。一旦跟家人、亲戚的亲密联系不足,面对陌生人递过来的“关爱”橄榄枝,老年人很难去设防。在很多的保健产品诈骗中,骗子就对老人关怀备至,嘘寒问暖,甚至喊爸喊妈。

  社会化努力尤为重要

  防治电话诈骗这样的行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让子女加强和老年人的联系。不过在独生子女时代,会出现一人对多名老人的情况,并且子女们有着打拼的压力,难免有所疏漏。

  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化的努力就更重要了。比如在日本,日本警察厅、法务省于2008年7月颁布的《扑灭汇款欺诈行动计划》中,要求金融机构做到在ATM机周围提醒顾客注意、在ATM附近禁止使用手机、银行员工警惕可疑客人等措施,来预防诈骗案的发生。根据日本警察厅的资料,从2009年开始,日本金融机构一共进行了四次大型的相关培训,金融机构对此类事件的阻止率也从2008年的12.4%提升到了2012年的31.4%,在2012年挽回损失95亿元。

  本报综合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浙江老年报 用户在线 a0007 防诈骗需多方合力 2014-05-02 3452457 2 2014年05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