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7版:用户在线

骗局持续五个月 前后汇出104万

电信诈骗找上独居老人

提到“汇钱”“安全账户”肯定是骗子,这样的提醒说再多也不嫌烦

  □见习记者 罗瑞斌 通讯员 胡学军

  一个骗局长达5个月,杭州78岁的王老太(化名)身陷其中。

  王老太内心防线也曾固若金汤。但是骗子手段花样百出,王老太的防骗“大堤”终被摧毁。

  王老太前后共汇出104万元。

  骗子收到钱,彻底杳无音讯之时,王老太才缓过神来,自己被骗了!

  独居无人商量

  去年12月的一天,王老太家中的电话铃响了。电话那头是一位自称“上海市公安局”的民警,他告知王老太上海的手机号已欠费二十余万元。

  “我又没有上海的手机号码,怎么可能欠费。”这个电话,王老太一听就觉得不对,马上挂了电话。

  但是骗子没有放弃。不久后,王老太又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仍自称是“上海某公安局”的工作人员,说王老太涉及一桩贩毒案件,需要她配合办案,将贩毒一事交代清楚。

  一听“贩毒”,王老太急了。回想自己一向规行矩步,竟然涉及贩毒案,气急之下,王老太在电话里和对方争论起来。

  争论的过程中,王老太逐渐认同了对方“警方人员”的身份,慢慢放松了警惕。

  “如果要证明自己清白,唯一办法是必须把你的银行存款汇到我们的安全账户里。等案子侦破了,确实与你无关,那么钱会悉数返还。”电话那头义正词严。

  挂电话前,那位“民警”反复叮嘱王老太,此事正在查证阶段,千万不可对外“泄密”,并为王老太想好了说辞,以逃过汇款时银行人员的询问。

  王老太是一位独居老人,子女和老伴都在外地,如今蒙受“不白之冤”,她一肚子的委屈和冤枉,于是下定决心为自己“昭雪”。

  “汇款给外孙女买房”

  王老太拿上存折,赶到银行,要将自己多年的积蓄90多万元,汇款到“安全账户”中。

  当银行人员询问王老太为何要汇出这笔巨款时,王老太便用“汇款给外孙女买房”为借口,将第一笔积蓄汇出。

  用同样的方法,王老太分三次将自己存折中90多万元全部汇出。汇完后,王老太主动联系对方,对方告诉王老太此事不要声张,等审查结束后,会主动联系她。

  就这样,王老太惴惴不安地度过了2014年春节,不敢向家人透露半点。

  春节过后,王老太一直守着电话,等待“查案”结束。直到今年4月初,王老太终于等到对方的电话。

  对方称自己是“深圳警方”,这件案子已移交到深圳公安,他告诉王老太虽然她与此案无关,但是要拿到那笔钱的话,需要交纳近15万元的手续费。

  通话过程中,王老太听到对方好像在和检察官争执,检察官说目前不能还钱,但公安说交了手续费可以全额退款。听完争论后,“深圳公安”和王老太说,交了手续费,立马悉数返还。

  无可奈何外加心乱如麻,王老太东拼西凑将15万元手续费汇给了“深圳警方”。

  汇了钱,王老太联系了“深圳警方”,对方却处于关机状态。几通电话都未接通,王老太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于是急忙跑到武林派出所报警。王老太一共被骗104万,目前此案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警方提醒:

  听到汇钱肯定是骗人

  对此,警方也提醒读者,公安机关为了调查案件可能会通过电话联系当事人,但是绝不会涉及到资金转移,也就是说不可能要求当事人将钱款汇入所谓的“安全账户”之中。换言之,凡是电话涉及汇款到所谓“安全账户”的,一定是骗局,切勿上当!

  另外,家人方面,如果子女无法经常探视,尽可能多打电话。一方面是给父母情感上的安慰,让他们有安全感,另外也要让父母明白,天大的事,有家里人商量。

  如果是孤寡老人,社区的工作人员就要担起这个责任,提醒老人不管什么理由,凡是要你汇钱的,都是骗子。


浙江老年报 用户在线 a0007 电信诈骗找上独居老人 2014-05-02 浙江老年报2014-05-0200006;3454336 2 2014年05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