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情感
3  4  
PDF 版
· 快乐的端午节
· 名字引出的故事
· 我为杭州电车的诞生出过力
· 一棒定工分
· 1976年防震,抹不掉的记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棒定工分
余雅堂
  我曾经所在的生产队有位队长名叫余阿洋,社员们都叫他洋队长。他有一根一米长的竹棒,能量出社员生产劳动的好坏、插秧苗数的多少,还能算出你一天的工分。他每每去田间检查生产,手上总是拿着这根竹棒,社员的工作被它一量,就一目了然,真是一棒定工分。

  1982年是粮食凭票证的年代,这年夏季我4个小孩在校读书,家里经济压力相当大,在生产队里是倒挂户。我在区办袜长当会计,月薪28元。有一次,职工都上班在忙于织袜,工办谢主任一跨进厂门就笑嘻嘻地对我说:“老余,你这几天在赚高工资,全区第一位。”我愕然,家里缺钱缺粮,这高工资天上没有掉下来,地上不会冒出来。后来,我突然记起来了,就是前一天,学校放暑假,4个小孩都回家休假,下午,队里男女社员进行两段育秧种交苗,我们全家6人都去参加田头拔秧插秧苗劳动,让孩子锻炼一下。当时,洋队长在田头以一根竹棒量好要拔的秧块,拔完一平方米记12工分。在拔秧插秧时我家人多,谁先到先拔,秧拔得快,到大田里插秧也就快。不多时,我们就干完了农活,经队长验收,合格率98%。

  插秧完毕,队长告诉我,你家今天下午实得工分188分。一家人洗好手脚,踏着轻松的步伐走在回家路上。思前顾后,这是我参加劳动获得第一次最高工分,第一次尝到大包干的甜头。岁月如梭,我已银丝白发,我家自改革开放后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家里有穿不完的衣、吃不完的米,住的是新房,出门有轿车,还老有所养,生活安稳和谐,真是今非昔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情感 00007 一棒定工分 余雅堂 2008-6-4 浙江老年报000072008-06-04000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