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
跨越11年的陪伴
本报讯(记者 邱伊娜)72岁的汤竹士是一位视障老人,独自住在杭州市上城区。几天前,他拨通浙江理工大学手语志愿服务社学生的电话:“同学你好,我手机上的语音播报突然没声音了,能不能来帮我调试一下?”没多久,大学生志愿者们就到汤竹士家中,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从2014年开始,汤竹士和浙理工手语社大学生志愿者成了朋友。11年来,手语社的成员换了一届又一届,但老人和志愿者们的情谊从未间断。
本报讯(记者 邱伊娜)72岁的汤竹士是一位视障老人,独自住在杭州市上城区。几天前,他拨通浙江理工大学手语志愿服务社学生的电话:“同学你好,我手机上的语音播报突然没声音了,能不能来帮我调试一下?”没多久,大学生志愿者们就到汤竹士家中,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从2014年开始,汤竹士和浙理工手语社大学生志愿者成了朋友。11年来,手语社的成员换了一届又一届,但老人和志愿者们的情谊从未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