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预言变“马后炮”
记忆重构导致“后见者偏差”
本报讯(记者 林乐雨)72岁的张大伯是个有名的“明白人”。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早知道会这样。”前两天,巴基斯坦刚和印度达成停火协议,他说,自己早知道这场战争很快会结束。邻居王先生炒股小赚一笔,和大家分享喜悦,张大伯表示,自己也早就看好这支股票。其实就在不久前,赵大爷劝过王先生早点卖出手上的股票。印巴刚开战时,他表达过对这场战争不知道会持续多久的担忧。这些事都被张大伯选择性遗忘。在他的记忆里,这两件事情的结果和他的预测一致。邻居们对张大爷放“马后炮”的行为习以为常,他们私下都叫他“事后诸葛亮”。
当一件事情发生后,人们经常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这件事的结果容易预测,甚至认为自己早有预见。“这在心理学上叫‘后见者偏差’,又称‘事后诸葛亮偏差’或‘马后炮效应’。”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叶鑫武说。
为什么会有“后见者偏差”?叶鑫武表示,人们总是希望自己是对的,这种心理会让我们选择性地回忆支持自己“正确性”的证据,而忽略相反的线索。其次,我们的大脑倾向于寻找简单、确定的解释,以减少认知负担。当事后得知结果时,大脑会自动构建一个“合情合理”的叙事,使我们误以为事情的发展是必然的。此外,我们的记忆并非固定不变,它会随着信息更新不断调整,当事情尘埃落定后,记忆可能会不自觉地修改或遗忘自己最初的判断,被修改的记忆会尽可能与已知的结果保持一致。
“后见者偏差”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放“马后炮”,可能会导致盲目自信,误以为自己对事情预测比实际更准确。很多时候“后见者偏差”只是一种记忆被篡改后的错觉。
叶鑫武提醒,“后见者偏差”容易让人低估事情的复杂程度,虽然能带来短暂的心理安慰,却可能阻碍真正的学习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