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0版:健康

医生“翻山”救治让他重新站立

  本报讯(通讯员 吴玲珑)颅颈交界区动静脉瘘,这个一般人读都读不清楚的病,困扰了何先生多年。近日,他终于在浙江医院得到有效治疗。

  4年前,何先生查出颅颈交界区动静脉瘘,并接受急诊手术。术后,他定期到医院做康复训练。好不容易看到曙光,由于脊髓硬膜动静脉瘘复发,再次出现高位截瘫,四肢完全无法动弹。

  何先生和家人找到浙江医院副院长、脑科中心学科带头人万曙主任医师带领的脑血管介入团队。脊髓MRI显示,患者正常脊髓静脉回流受阻,另外还有个异常扩张的静脉瘤压迫颈髓导致颈髓水肿,导致其严重丧失活动能力。

  神经介入科副主任王明主任医师介绍,人体脊髓的血管就像一条河流,血液从动脉流入经过毛细血管到静脉系统。但在何先生动静脉瘘中,血液像开闸放水一样,直接从动脉流入静脉,导致整个系统水流失控。作为一种少见且复杂的脊髓血管疾病,颅颈交界区动静脉瘘在中老年男性中多见。

  缺血型的颅颈交界区动静脉瘘患者若不能及时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出现脊髓神经不可逆的损伤,发展为高位截瘫,甚至面临死亡风险。

  何先生之前的手术堵塞了左侧椎动脉,因此,王明为他制定最小创伤的手术方案,从右侧桡动脉穿刺,经右椎动脉“翻山”进入左椎动脉实施动静脉瘘栓塞术。

  术后一周,何先生可以轻轻抬双手、点点脚趾。3个月后,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瘘口完全消失,四肢活动能力显著提升,不仅手能抬起,还能扶着墙站好几分钟,预计复发几率较小。

  万曙提醒,40-60岁男性出现不明原因的颈部不适、四肢运动感觉异常和大小便功能障碍,应提高警惕。


浙江老年报 健康 a0010 医生“翻山”救治让他重新站立 2025-05-09 浙江老年报2025-05-0900009 2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