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吃饭只能吃半流质
“三大法宝”让吞咽变“丝滑”
本报讯(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陈瀛)前段时间,因脑干部位梗塞导致中风,54岁洪先生昏迷了十几天。虽说捡回了命,但吞咽功能出现障碍,他连喝口水都会反复呛咳,只能吃半流质。家人了解到浙江省中山医院有脑卒中吞咽障碍专病门诊,便带他前往就诊。
在问诊、检查、评估后,该院脑卒中吞咽障碍诊疗团队医生告诉洪先生家人,他是典型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并为他制定了综合诊疗方案。
四周后,洪先生的吞咽功能、咽部异物感、呛咳等明显好转,饮食逐步恢复顺畅,可以进食小米糊、面条等。“好久没有这种丝滑的进食感觉了。”洪先生重燃生活的信心。
“发病率高,危害性大。”脑卒中吞咽障碍诊疗团队带头人、浙江省名中医林咸明教授表示,吞咽困难是脑卒中(俗称中风)后遗留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6-8成。脑卒中吞咽障不仅影响患者营养摄入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然而,多数家庭更关注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认为吞咽问题“可暂时忍耐”,许多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为此,林咸明专门组建脑卒中吞咽障碍诊疗团队,致力于为这类患者提供科学评估、针灸康复以及团队独创的大分子神经营养药物(NGF)中枢递送技术等综合诊疗方案。
具体来讲,综合诊疗方案有“三大法宝”。第一招是头皮针结合断续波电针刺激颈部开咽穴,增强咽喉局部反射,提高大脑皮质对皮质脑干束的调控作用,有助于重建吞咽功能。第二招是吞咽康复,包括通过食咽部的冰棒刺激等康复手段训练,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吞咽动作。最关键的是第三招,林咸明团队创造性地将特定模式电针技术与跨血脑屏障递送神经生长因子相结合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这一发现为神经营养药物跨血脑屏障递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我们对特定模式电针的治疗参数经多次反复实验研究发现,特定模式电针具有可控性开放血脑屏障这一神奇效应,并可安全递送神经生长因子入脑。”
从这一研究入手,林咸明惊喜地发现,特定模式电针治疗结合神经生长因子、紫杉醇对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脑胶质瘤等治疗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目前,团队正着手研究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脑腔隙性梗塞记忆减退、脑转移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