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
四代接力护“绿水”
通讯员 韩林园 张炜樱
在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伍浦村,一脉绿水静静流淌。每天,村里的67岁老同志宋松元都会来巡河,一旦发现水面枯枝变多、河道水流变缓、河岸出现垃圾,他就联系人员清理。每逢双休节假日,他还会带着儿子和孙女一起,沿着河边清理垃圾。
“我从担任村委会主任起就一直在进行治水工作,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了。”宋松元介绍,伍浦村临湖而成、水系发达,陈溇港、濮溇港、伍浦港、蒋溇港4条河道由南向北,穿过村庄汇入太湖。随着工业经济发展,曾清澈见底的河水越来越浑浊。1984年他进入伍浦村村委班子,第一件事就是治理河水。
那时村里还没通自来水,宋松元带头建起首个水塔,为村民安装管道,让500多户人家喝上了太湖水。
日常用水的问题解决后,他又带领大家用挖机、泥浆泵等清理河道淤泥和垃圾。同时,他和村干部全面开展截污纳管工作,将每一户村民的生活污水通到了污水管道。
宋松元回忆,治水过程中,“斩不尽”的水草成了大家头疼的问题。他们绞尽脑汁,想到鱼、虾、螃蟹都吃水草,就试着投放一些“虾兵蟹将”,让它们来消灭水草。有了这些生物“助手”,河道里的水草明显减少,村民们也靠着繁衍出来的小鱼小虾增加了一笔收入。渐渐地,村里恢复了水清岸绿的好生态。
听宋松元说起,除了自小在村里长大,对这几条河有特殊的感情外,自己的“绿水梦”还来自于父亲宋阿荣的影响。
上世纪50年代,宋阿荣担任村里生产队队长,河道清淤时他总是身体力行地跑在前面。“那个时候,挖淤泥、挑淤泥没有机械,都是靠人工劳作。阿爸虽然有些驼背,但是他很厉害,完成量最多,工分也是第一。”宋松元言语间是对父亲的满满敬意。
从父亲手里接过治水“接力棒”,宋松元一直保有这份心劲。退休后,他不仅发动村里的老干部,自愿组成一支环境卫生志愿者巡逻队,还鼓励儿子、孙女加入到治水的队伍中。
宋松元的儿子宋克飞10多岁起就跟着爸爸一起在河边捡垃圾、清理河道。如今宋克飞成了浒井港的河长,开始了属于他的治水长跑。
如今,孙女宋潘睿也加入了织里剿灭劣V类水行动“小小河长”队伍,成为一名河道守护员。
一门四代守护绿水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