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物业老小区治理破题
宁波银龄志愿者为社区治理“打样”
本报记者 夏凌
通讯员 邬银燕 史科杰
一大清早,当记者走进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芦北社区华峰公寓,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绿植和平整干净的道路,一排排车辆整齐停放,安防设备配置齐全……这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无物业的老小区有着超脱“年纪”的清爽和活力。
然而,居民告诉记者,3年前,小区却是另一番景象:楼道间杂物堆积、小区内车辆乱停、外挂的电线密如蛛网。
2020年,芦北社区想从“自治”破题,当时65岁的虞国光挺身而出,拉起一支集结社区党员、能人的“峰巢红管家”志愿服务队。
治好“老毛病”
实现“自我造血”
老小区少不了老毛病,该如何解决?虞国光带着两三名队员东奔西跑,收集居民意见,再与社区一起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拆除违建、整理电力管线、改造路面、新增绿化、划出停车位……一系列改革改到了群众心坎上。
提起小区蝶变,居民陈迎凤赞不绝口。她告诉记者,以前一到夏天,垃圾的臭味熏得居民都不敢开窗。现在,垃圾分类投放点换上“新装”,样子好看,也没了难闻的味道。
小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要求加入“峰巢红管家”队伍。绿地无人管理,党员来当管家,定期巡查、维护;垃圾如何分类,居民主动轮值,365天风雨无阻;消防存在隐患,志愿者定时巡逻,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就这样,在虞国光的带领下,华峰公寓自治开始“自我造血”。
服务接地气
志愿者随时“接单”
如今,“峰巢红管家”有志愿者50余名,70%以上为老年人。
“老年人人生阅历丰富,时间也相对充裕。”虞国光介绍,随着队伍壮大,大家不再只着眼于“老毛病”,开始为居民提供更多样化、高质量的便民服务。
“金木师傅,今天有空吗?帮我磨一下刀。”“觉明师傅,我昨天才理的发,您帮我再修一下。”居民们的需求大部分通过小区居民微信群发出。据了解,群里有成员近300名,90%以上的住户都加入其中。一旦有居民发出需求,相关专业的志愿者便会“接单”,及时提供服务。
“我们24小时在线,虽然服务内容简单,但都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大家很认可。”虞国光说,如今“峰巢红管家”已建立起党员绿地管理队、消防安全巡查组、垃圾分类督导队、楼道设施维修组等队伍,小区自治管理更加规范,居民们都表示很有归属感。
“别看我们是老小区,但干净清爽,服务又好,这里的房子一挂出售,马上就卖出去了。”居民李阿姨自豪地说。
坐下来谈谈
社区的事大家商量办
日前,一场30多人的“议事会”在虞国光家门前的小院子里进行,商议是否改装天然气管道。
“当然要换,我们年纪大了,哪里还背得动煤气罐?”“去年听说有的小区换了天然气,我不知道有多羡慕。”居民们一致通过,改装天然气管道。
“改不改”“怎么改”,居民的事居民商量着定。2021年底,虞国光倡议搭建起居民沟通议事平台,凡是碰到与居民生活相关的问题,“峰巢红管家”便会在群里提前通知,广泛征求大家意见。这样问计于民、人人参与的做法在华峰公寓已蔚然成风。
“下一步,我们还将同居民继续携手,强化小区综合治理,提升整体服务能力,真正让广大居民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提升。”虞国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