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银尚

泡一壶文化茶 与岁月共老

  泡一壶文化茶 与岁月共老

  本报记者 陶悦清

  生活中,徐南眉“一日不可无茶”,每天清晨,一把壶,一撮绿茶,再放一点陈皮或菊花。当茶香从杯中扬起,她的一天才算真正开始。

  85岁的徐南眉是南宋点茶非遗传承人、国家级茶艺师大赛裁判员。2000年至今,她任各茶艺培训学校教师,2014年获中华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称号,2019年获茶人奉献奖,出版书籍《休闲茶艺》《趣味少儿茶艺》。

  事茶60载,徐南眉也把自己活成了一片“茶”,朴素无华,老而弥香。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退休后,她积极投身茶文化民间传播,如今年过八旬依然活跃在一线,期待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东方树叶的故事”。

  让少儿茶艺“玩”起来

  “绿茶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在健康饮料中位列榜首的饮品,茶多酚含量比任何品类的茶都要高,能有效降低‘三高’。”上世纪90年代初,徐南眉开始专门研究茶文化,并参与设计6大茶类的沏泡方法。在她看来,茶是最具健康价值和推广价值的传统文化载体之一。

  1996年,退休后的徐南眉接受杭州市少年宫的邀请,干起少儿茶艺教学和培养工作。她不仅自编教材,还要讲课演示。3年时间,面向杭州20几所学校的学生普及茶文化,并组建了杭州市少儿茶艺队。

  在杭州市九莲小学,学生们扮成森林里的各种小动物,往茶里“加料”。嗡嗡嗡,小蜜蜂飞过来,往茶里加入蜂蜜;一蹦一跳的小兔子过来了,在茶里放了枸杞,各种小动物按照自己的口味调制茶饮料……这场创意少儿茶艺表演拿了奖,也是对徐南眉从事少儿茶艺培训的一个肯定。2020年6月,徐南眉汇整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思考,出版新书《趣味少儿茶艺》,书中不仅包含茶文化历史和基础知识,还加入了少儿茶故事、茶谜语、少儿茶艺节目创意等内容。

  免费喝茶是无价的公益广告

  2003年,一支老年时装队找到徐南眉,请她在时装表演中加入泡茶动作,结果大获好评。演出结束后,几名队员主动找到徐南眉,提出组建老年茶艺队的想法。徐南眉觉得这个想法很有新意,开始着手准备。当时浙江省茶叶学会“老茶缘”成立,老年茶道队正式命名为“老茶缘”茶道队,寓意“老人和茶之间有深厚缘分。”

  多年来,茶道队坚持“公益普及,传播茶文化”准则,坚持在社区、学校和各类赛事中传播茶文化。队伍中年纪最大的队员已有80多岁,她们个个爱茶乐茶,每次表演亮相,观众们都会发出惊叹声。

  2010年,茶道队承担杭州茶楼业协会南宋御街“名茶免费品饮点”的值班任务,队员们从年初到年末,风雨无阻地为游客发放免费茶水,传授茶艺。“社区茶艺,免费茶饮,古风浑扦,印象至深”,著名建筑专家王澍为他们留下赞美的文字。徐南眉说:“这杯免费茶饮意义特殊,喝茶虽然是免费的,但公益传播是无价的。”

  唤醒“沉睡”的南宋点茶

  南宋曾在杭州建都,点茶文化兴盛一时。2013年,杭州市上城区茶文化研究会与民间合作举办“武林斗茶会”,每年举行南宋点茶赛。当时担任赛事裁判的徐南眉被研究会邀请加入“南宋点茶研究班子”,参与点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陆游笔下“晴窗细乳戏分茶”的场景在徐南眉手中生动再现。茶末研碾细腻,放在茶碗里,点汤、击拂,茶末上浮形成粥面,用于写字作画。斗茶会分少儿组、留学生组、成人组。这些年,通过赛事举办,迅速普及并提升了大家的水平,茶百戏的创作水平也日渐提高。2015年,点茶成功申报上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这些年,凡是杭州举办的大型茶业赛事,几乎都能看到徐南眉的身影。以茶会友,以茶悟道,以茶相伴,这是徐南眉与一壶清茶的隽永人生。她说:“茶给我了健康快乐,我乐当施茶人,把这片叶子带给更多人。”


浙江老年报 银尚 a0006 泡一壶文化茶 与岁月共老 2021-02-23 浙江老年报2021-02-2300006;浙江老年报2021-02-2300008;浙江老年报2021-02-2300007 2 2021年02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