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大汗淋漓吹空调
高温天千万别这样做
通讯员 宋黎胜 本报记者 钱慧慧
杭州50多岁的王先生运动后大汗淋漓,回家后冲了凉就开着空调休息了。不想一觉醒来,他发现一侧身体不利索了。起初以为是睡姿不当,压住手脚,缓一缓就没事。但休息了好一会,症状却越来越严重,渐渐地左手左腿完全抬不起来,讲话也含糊不清。家人赶紧将他送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脑梗死,所幸救治及时,现已转危为安。
高温天出现脑梗死,王先生的情况并非个例。
60多岁大伯睡前准备洗澡,可热水器有问题出不了热水,他觉着自己身体还可以,干脆直接用冷水。刚开始感觉有点冷,慢慢地也扛过来了,但大伯从卫生间出来没一会就感觉脑袋有点疼,慢慢地,一侧不利索了。送医后被诊断为脑梗死。大伯长期抽烟喝酒,且有高血压病史。
70多岁的大妈送到医院时左侧身体不便,出现明显偏瘫。家人说,她在外参加活动出了一身汗,回到家就躺进空调房。大妈患高血压10多年,又有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家人发现时,大妈在空调房里左侧身体麻木,送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中风)后转至浙江省人民医院。
这两个病人都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年老体弱、环境温度骤然降低等多种危险因素叠加,脑梗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耿昱教授表示,高温天是脑梗死发病高峰期,一些做法会增加发生危险机率。
夏天为了散热,皮肤血管会扩张,皮下血液循环所需的血液量随之增加,会比凉快天气时高出很多。另一方面,夏天大量出汗,体液消耗严重,如果没及时补水或补水不足,血液会浓缩。一增一缩,导致血容量降低,血流变慢,加上熬夜看电视、玩手机,受凉(如在空调房较低温度环境、冲凉等)血管收缩等危险因素,就容易形成血栓。
对于全脑受损害病人,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有不同程度的神志不清,如迷糊或昏迷不醒。而对于局部脑损害,出现的症状则复杂多样,但常见的主要有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口齿不清、讲话有问题)、偏盲、复视(看东西重影)、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这时需要引起重视,尽快到医院治疗。
耿昱强调,脑梗死急救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快”。治疗需尽早开通阻塞血管,这是因为急性缺血性患者每分钟毁损的神经元数量为190万个,理论上,在发病黄金时间救治,受损的神经元是可以恢复的。目前治疗有两种办法,脑梗死4.5小时之内适用溶栓治疗,超过4.5小时则可用取栓的方法,而取栓最好在脑梗死发作8个小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