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老人花16年编书传非遗
83岁老人花16年编书传非遗
本报记者 余晓叶
在温州瑞安市,有一种口头演唱节目叫做卖纻(音同“注”)。在春节期间或者家里办喜宴时,演唱者会上门用瑞安方言演唱,词文多为祈福、祝福。
2012年,卖纻被列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关于卖纻,过去几乎没有文字记载,这很可惜。”83岁的何克识说,为了让卖纻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他前后花了16年时间寻访、记载,终于出版了《瑞安卖纻》。
2013年,何克识和几位老同志一起牵头成立了卖纻文化协会。这几年,瑞安学唱卖纻的人越来越多了。
受父辈的影响 也曾唱过卖纻
何克识是瑞安人,他的父辈曾以唱卖纻为生,他耳濡目染也学会了。10多岁那年,他还跟着几位同村的同学一起去一户人家唱过。“卖纻都是清唱,没有任何伴奏,唱词基本上也是口口相传。那时候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唱,也闹得很成功。”
后来毕业后,分配了工作,就再也没有唱过了,但对卖纻的热爱一直在。
退休后,何克识和几位老同志回忆起卖纻,他写了一篇回忆童年时家乡卖纻活动的短文,被当地报纸刊登出来,身边很多人都跟他讨论起卖纻。
何克识发现,历史上几乎没有文字记载卖纻。于是,他萌生了把这种民间口头文学记载下来、传承下去的想法。
起源可追溯到唐朝
“在编著这本书时,我发现全国只有瑞安一带有卖纻文化。”何克识说,关于卖纻的起源,民间有不少说法,但大多数人认为,卖纻起源于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二年,主张“与民同乐”,曾提倡卖纻,民间有“唐代起因,年年贺乡亲,流传到如今”之说。
卖纻唱词也很丰富。有将当地传奇人物故事写下来唱出来的,也有一些将各种祝福语串联起来的。
“卖纻演唱历来没有文本,都是口口相传。过去农村里多数人不识字,唱词中许多人与事被讹传,特别是一些人名、地名,往往变得面目全非。”何克识回忆编著过程,困难重重,他要将搜集来的信息逐一核实。
前前后后总共用了16年,《瑞安卖纻》终于出版了。“书里对卖纻的起源、唱词、相关事件做了详细的记载。”
越来越多人学唱卖纻
2013年,何克识和几位老同志一起牵头成立了卖纻文化协会。目前,已经有80多名会员。
“以前,卖纻是不允许有女性唱的,只能是男性,这几年,我们协会里反而是女性为主力了。”何克识说,十几年前,卖纻曾经沉寂过,而这几年随着宣传,又开始复兴了。
以前的唱词,有一些神话故事,我们现在根据社会发展创作了不少新内容。“现在多以身边的好人好事、祝福为主,也是希望通过卖纻来宣传正能量。”何克识说。
每当有企业开张或者家有喜事时,就会有人来请协会成员前去唱卖纻。“我希望越来越多人能关注卖纻,让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