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元宵
记元宵
徐光惠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做的汤圆是那么香甜。每年春节过后,我和兄妹们就盼着元宵节早点到来。正月初十左右,母亲就开始忙碌了。那时没有现成的汤圆粉卖,她去集市上买回糯米,仔细将里面的杂物挑出来,再淘洗干净泡上一整夜,第二天把米捞出来,挑到磨房去。两个人拉着磨杆,绕着石磨一圈一圈地转,雪白的米浆就顺着磨眼流到水桶里。母亲把米浆挑回家,装进事先准备好的面袋里过滤、挤出水分烘干,汤圆粉就完成了。
汤圆的馅料有很多种,豆沙、花生、芝麻、白糖、核桃、陈皮等,切碎后搅拌均匀。母亲包汤圆动作熟练,用手把汤圆粉揉成团,再把馅料放进去,放在手心里搓,眨眼间就包好了。那时候糯米很贵,母亲不会轻易让我们动手。“你们先一边看着,别来捣乱,免得糟蹋了。”
窗外“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声传来,看着桌子上白白圆圆的汤圆,我馋涎欲滴。父亲会在厨房里生好火,大声喊道:“水开啦!下汤圆喽!”我们伏在锅边上,双手托腮眼巴巴地望着锅里圆滚滚的汤圆,盼着能早点吃到嘴里。待煮透后,父亲为我们每人捞上一碗,我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常常会因为急着贪吃而烫着舌头。一口咬开汤圆,薄薄的皮儿香糯嫩滑,馅儿甜而不腻,感觉那是天底下最美最幸福的味道,让我人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