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生活馆

解悟中医 相信生命

本期人物:民间老中医潘德孚

  一张书桌,一排书架,9平方米的工作间略显拥挤,却被主人打理得井井有条,平时,潘德孚就在这儿学习并研究自己热爱的中医事业。记者进门时,他正聚精会神地整理讲稿,据家人说,潘医师明天还要去外地宣传中医保健知识,都忙活一个下午了。

  确实,今年80岁的潘德孚虽已步入耄耋之年,对中医的热情却没有一丝衰减。得知本报记者来访,他非常高兴,当即放下手头的活儿,与记者大谈中医与生命之道。

  中医要学到老

  “我从1960年开始自学中医,那时,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背中医的书籍,尤其是《中药学》、《方剂学》,这都是那时候南京中医学院的教科书。先背目录中的各大类,后背小类,再背具体条目,药物和方剂都已经被我背得滚瓜烂熟,有段时间真感觉自己什么病都会治了。”潘德孚说,“可是面对病人时,没有临床经验的我,却突然发现不知道要开什么方子了。”

  后来,潘德孚跟随方鼎如、胡天游两位温州老中医临床学习,几年下来才发现书中背来的药方,绝对不能按部就班,面对病人必须加以修改,“拿咳嗽来说,有人有痰;痰有多少之分,咯有难易之别;有的鼻塞,有的流涕,有清涕,有浓涕,有的兼发热,有的兼咽痛……一张药方有时要适合解决各种症状,有时只要抓住主要矛盾。”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医学典籍浩如烟海,知识那么多,只要决定做了中医,就必须学习一辈子。”潘德孚说。

  活着要相信生命

  “生命的存在,依靠生命力。生命力就是生命适应自然的能力,个体生命在一生中会碰到许多疾病,之所以不加以治疗也能痊愈,靠的就是生命的自愈力。”潘德孚认为,病是你自己好起来的,医生只是在帮忙。

  65岁那年,他开始反思,想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帮助他人,“起初,我将自己在行医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事件记录下来,并加上一些自己的简介,发布到网络上,随着这一篇篇博客的积累,不少网友加入了对中医疗效的讨论,随后,我想到了出书。”潘德孚认为,30岁到50岁的人最需要学中医,因为“上有父母,如何伺候?下有子女,该怎样保护?”懂一点中医基本知识,在选择医疗方法上就更有辨别力。

  记者 施宇星


浙江老年报 生活馆 a0006 解悟中医 相信生命 2014-07-16 浙江老年报2014-07-1600007 2 2014年07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