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茶馆

公正是社会平衡的准绳

  朱国良

  

  时下,“公正”一词颇热。一些地方和部门出台的制度及措施,无不崇尚以人为本的公允和公平,这充满了人性的暖色,反映出时代的亮点。显然,公正是社会平衡的准绳,是人们行为的尺度,是实践活动的公器,是生活游戏的规则。

  有这样一个令人感慨、使人深省的史料:基辛格从美国国务卿职位上卸任后,很想回哈佛大学再重执教鞭。但这一良好愿望,却被哈佛大学婉言谢绝了。原因是他提出不给学生上课,而不履行教授任课职责的教授,哈佛大学是不需要的。对此,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博克教授解释道:基辛格是个学识渊博的人,论私交,我们关系不错。但我要的是实用的好教授,而不是不上课的大人物。

  众所周知,基辛格博士作为资深政治家、外交家,大名鼎鼎,政绩不凡,学识和学术水平也不同凡响,在国内外,都有相当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本来,有这样的大人物加盟,是求之不得的事,哪怕引起点名人效应也好,但是,哈佛大学却只看求职者的任职条件,不大拘泥于资历阅历和社会背景,更不看重当年所担任过什么高级官衔。不管你是谁,资历再老,名气再大,只要你不给学生上课,就不聘你。据资料统计,哈佛大学建立300多年来,已培养出6位美国总统、3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27位普利策奖得主。常言道: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崇尚“以真理为友”的哈佛,一个大学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哈佛的文化是:“思想大于权威”,其内涵便是公平公正。

  说到公正,常常又使人感到对人的公平最是重要,而司法公正更是一丝一毫都不能倾斜,一分一厘都不可马虎。有个故事讲的是:在德意志帝国菠茨坦威廉一世金碧辉煌的行宫前,有座破旧的磨坊骄傲地屹立着,妨碍了观瞻。威廉一世多次派人找磨坊主协商未果,便令人强制拆迁。磨坊主愤慨之下将其告上了法院。法院“明镜高悬”,法官依法行事,竟判国王侵犯私产,要求赔偿其损失并照原貌重建了磨坊。到了威廉二世,磨坊主的儿子因为穷困潦倒,反而求上门去,要将磨坊卖给王室,威廉二世并不借机抹去让父亲丢脸的史迹,心胸也广大,不仅没有借机刁难,也没有冷嘲热讽,而是送他三千马克,让他将磨坊永久保留,从而使巍然的皇宫和破落的磨坊成了一大景观。

  正是司法的独立和审判的公正,让法律的尊严捍卫着个人的财产。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和谐首先是公平公正,这是大前提。在社会阶层出现分化的情况下,要把社会公正作为社会整合的一条重要原则,特别要保护弱者,维护公正。而个人的物权,在一个崇尚民主与法治的国度里更是至高无上的。18世纪中叶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在一次演讲中,曾这样形容个人财产的神圣:即使一个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刮进这所旧房子,雨可以落进这所破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没有房主允许,英王不能踏进,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擅入。而社会生活中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崇尚法律至上的自觉守法者和维护者,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就要拍案而起,采取法律范围内的一切可能的手段去诉求和争取,绝不是一味的忍让,无知的抗拒,或消极去对待,违法去抗争。总之,一切要在公平公正的法的大典中行为处事。

  载物的不平衡,是骆驼的痛苦;对人的不公正,是社会的悲哀。公正是杆进步的标尺,是社会的晴雨计,可以衡量时代的进步,看出社会的文明,也可观察人们的素质,考察处事的胸襟,不公平、不公正最伤人们的心,也最损社会的根基,而司法的公正更是维系大厦的支柱,如允许不法的行径、不良的行为虫蛀蚁啃,不啻是玩火自焚。我们应像爱护眼珠子一样维护这一无比神圣而又至高无上的“公正”。


浙江老年报 茶馆 00003 公正是社会平衡的准绳 2009-07-29 2 2009年07月29日 星期三 公正是社会平衡的准绳 IdPh UrlPh

  朱国良

  

  时下,“公正”一词颇热。一些地方和部门出台的制度及措施,无不崇尚以人为本的公允和公平,这充满了人性的暖色,反映出时代的亮点。显然,公正是社会平衡的准绳,是人们行为的尺度,是实践活动的公器,是生活游戏的规则。

  有这样一个令人感慨、使人深省的史料:基辛格从美国国务卿职位上卸任后,很想回哈佛大学再重执教鞭。但这一良好愿望,却被哈佛大学婉言谢绝了。原因是他提出不给学生上课,而不履行教授任课职责的教授,哈佛大学是不需要的。对此,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博克教授解释道:基辛格是个学识渊博的人,论私交,我们关系不错。但我要的是实用的好教授,而不是不上课的大人物。

  众所周知,基辛格博士作为资深政治家、外交家,大名鼎鼎,政绩不凡,学识和学术水平也不同凡响,在国内外,都有相当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本来,有这样的大人物加盟,是求之不得的事,哪怕引起点名人效应也好,但是,哈佛大学却只看求职者的任职条件,不大拘泥于资历阅历和社会背景,更不看重当年所担任过什么高级官衔。不管你是谁,资历再老,名气再大,只要你不给学生上课,就不聘你。据资料统计,哈佛大学建立300多年来,已培养出6位美国总统、3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27位普利策奖得主。常言道: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崇尚“以真理为友”的哈佛,一个大学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哈佛的文化是:“思想大于权威”,其内涵便是公平公正。

  说到公正,常常又使人感到对人的公平最是重要,而司法公正更是一丝一毫都不能倾斜,一分一厘都不可马虎。有个故事讲的是:在德意志帝国菠茨坦威廉一世金碧辉煌的行宫前,有座破旧的磨坊骄傲地屹立着,妨碍了观瞻。威廉一世多次派人找磨坊主协商未果,便令人强制拆迁。磨坊主愤慨之下将其告上了法院。法院“明镜高悬”,法官依法行事,竟判国王侵犯私产,要求赔偿其损失并照原貌重建了磨坊。到了威廉二世,磨坊主的儿子因为穷困潦倒,反而求上门去,要将磨坊卖给王室,威廉二世并不借机抹去让父亲丢脸的史迹,心胸也广大,不仅没有借机刁难,也没有冷嘲热讽,而是送他三千马克,让他将磨坊永久保留,从而使巍然的皇宫和破落的磨坊成了一大景观。

  正是司法的独立和审判的公正,让法律的尊严捍卫着个人的财产。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和谐首先是公平公正,这是大前提。在社会阶层出现分化的情况下,要把社会公正作为社会整合的一条重要原则,特别要保护弱者,维护公正。而个人的物权,在一个崇尚民主与法治的国度里更是至高无上的。18世纪中叶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在一次演讲中,曾这样形容个人财产的神圣:即使一个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刮进这所旧房子,雨可以落进这所破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没有房主允许,英王不能踏进,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擅入。而社会生活中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崇尚法律至上的自觉守法者和维护者,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就要拍案而起,采取法律范围内的一切可能的手段去诉求和争取,绝不是一味的忍让,无知的抗拒,或消极去对待,违法去抗争。总之,一切要在公平公正的法的大典中行为处事。

  载物的不平衡,是骆驼的痛苦;对人的不公正,是社会的悲哀。公正是杆进步的标尺,是社会的晴雨计,可以衡量时代的进步,看出社会的文明,也可观察人们的素质,考察处事的胸襟,不公平、不公正最伤人们的心,也最损社会的根基,而司法的公正更是维系大厦的支柱,如允许不法的行径、不良的行为虫蛀蚁啃,不啻是玩火自焚。我们应像爱护眼珠子一样维护这一无比神圣而又至高无上的“公正”。

SourcePh Picture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