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了年纪,老花不可避免,很多人的鼻梁上便多了副老花镜。
有位做生意的时尚女士,已经上了50岁,为了保持美观,不让旁人一眼望穿年龄,硬撑着不戴老花镜,糊里糊涂地看着合同单据,糊里糊涂地签了字,结果被骗去了很多钱,懊恼不已,才下了决心到医院做了手术。
这期的坐堂,我们请来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白内障科主任徐雯副教授,来为我们讲讲老年人眼睛的烦恼。
老花
老花,这个词再熟悉不过了,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简单的说,眼内有一重要的器官叫晶状体,晶状体就像照相机的镜头一样,通过它的聚光作用能使人看远近的东西都很清楚。而老年人的晶状体就丧失了或者部分丧失了这种自动对焦功能,称之为老花。
这是年龄相关性疾病,一般在45—50岁之间就会有症状发生,甚至提早到40岁以前。从事书面文字等工作的人们眼睛更容易老花,运动员、户外工作者就相对好些。
老花后,人们会慢慢觉得视觉疲劳,看不清东西,总是把书本移远了看。传统的方法就是戴上老花镜,一般单焦眼镜比较多,读书看报等需要的时候才拿来戴一下。
也有些人觉得把老花镜拿上拿下比较麻烦,会选择多焦眼镜,说的通俗些,就是一直戴着它,看远处的时候是平光镜效果,看近的地方有老花镜效果。
手术也是一种解决的办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患有全身免疫系统疾病、青光眼、视网膜疾病,或者身上有起搏器、电子耳蜗等电子设备、角膜太薄等情况的人,不适合手术。
人人都会老,人人都逃不出老花的魔爪。偶尔能看到新闻报道说,七八十岁的老人家也不戴老花镜,照样熟练做着针线活。其实这位老人家是老花的,只是可能同时合并有近视,而且她一直习惯不戴老花镜,把针线放在合适的距离刚好能看清楚,穿针引线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老花了却不矫正,视觉疲劳的症状会日益明显,除了眼干、乏力、视物模糊以外,甚至会出现眼睛疼痛、头痛、恶心想吐、全身不适,或者更为严重的情况。
白内障
在正常情况下,人眼中的晶状体是透明和富于弹性的,当它出现混浊,就成了白内障,一般为双眼,但双眼发病的时间、混浊的程度可不同,有先后。
6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个个都能戴上“白内障”的帽子,但只有对视力造成影响的白内障才有临床意义。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白内障?这还并不清楚,大多数起因于年龄增长,少数因为眼外伤或某种眼病之后,以及某种毒物或放射线作用于眼的结果。也有先天生下来就患白内障的。
它的表现为无痛性视力下降,没有眼睛红、痛、怕光、流眼泪等症状,轻微点的觉得眼前像蒙了层纱纸,严重的就好比碰到了大雾天白茫茫一片,啥都看不清楚。
还有些并发性白内障,比如糖尿病病人由于长时间的血糖增高,造成身体代谢障碍,引起全身一系列的并发症病,白内障就是其中之一。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非常有效地阻止它的发展,刚开始通过补充微量元素等方法,可以延缓发展。
治疗的唯一方式就是手术,大家不要紧张,目前国内白内障手术技术已十分成熟,绝不亚于先进发达国家。从患者躺上手术台到离开只需要一刻钟。
有一个误区,很多人以为白内障一定要等到“熟透了”才能做手术。其实,明显影响到日常生活了就可以做手术了。如果“熟过头了”,会导致晶状体囊膜破损,容易引发其它并发症。
老花眼突然变好警惕白内障加重
65岁的谭大妈10多年前就开始患早期白内障和老花眼,看远处和近处的视力都有下降,并且老花镜度数逐渐加深。可是两周以前,老人近视力突然变“好”了,看近处书报时可以离开老花眼镜,甚至还可以穿针引线。她暗暗高兴,以为自己是“返老还童”了。不幸的是,在1周前谭大妈右眼突然发红、胀痛、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才知患的是膨胀期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急性发作,经过医生及时治疗才免于失明。
老年性白内障主要分为皮质性和核性两大类,皮质性白内障是最多见的类型,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即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和过熟期。初发期晶状体混浊发展较慢,可达数月甚至数年,有的长期停留在此阶段而不发展。但如果继续发展就是膨胀期,此期晶体因内部纤维的充分肿胀,使晶体的厚度增加,中央部分变凸使眼睛屈光力增加,造成暂时性近视。这时老花度数可以被近视度数全部抵消或者部分抵消,老年人会感觉自己视近物比过去清晰,可改用度数较低的老花镜,甚至不必戴镜。而后来有继发青光眼是因为晶体的厚度增加,中央部分变凸,除了会造成暂时性近视之外,还会使眼睛的前房变浅,如果前房变浅严重时就会造成房角闭塞,使房水流出受阻而继发青光眼。所以,老年人近视力突然变好要警惕是否有白内障加重的情况,并严密观察有无继发青光眼。
老年性黄斑变性
在武汉,发生过这样一桩事情:58岁的司机王某遭遇了惊魂一幕,行车途中,原本笔直的行车线突然看上去变歪了。慌乱之中,他一头撞上了路边护栏,差点丢了性命。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原来是眼睛黄斑变性惹的祸。
王某自己说,最近看东西有点模糊,有时吃饭时甚至觉得碗是椭圆形的,但他一直以为是老花眼,并没在意,谁知道发生这么严重的后果。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黄斑是视网膜上最精细的部分,90%的视觉信息量都是通过黄斑感知的,比如这人的皮肤很细腻,衣服上的小花纹等等细节部分都是由它“发现”的。
得了老年性黄斑变性,中心视力会受到很大影响,表现为视力下降、总觉得看东西正中有一块黑的,或者变暗、变黄、扭曲。
这种眼科疾病,是无法用手术来医治的,早在20年前人们对此束手无策。现在有药物、激光等方法。近年来多数学者主张对伴有新生血管生长的黄斑变性应及早施行激光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预防眼疾可看看以下要点:
1、定时检查非常重要,健康老人即使无不适情况,每年进行一次体检也是必要的。眼科的很多疾病表现都很类似,如视力下降等,不典型的症状使得自己无法准确判断为何病,所以一定要到医院仔细检查。如有眼部不适情况,可遵从医生的嘱咐增加体检频率。
2、平时健康膳食、营养均衡。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都会带来眼睛的一些病变。
3、多从事体育活动、户外活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老人迷上了炒股,去年行情好的时候,来看干眼症的老人家比以往增加了百分之三四十。但要注意的是,运动不要过分剧烈,散步和慢跑是比较适合的方式,跳水、拳击等容易引起头部外伤的运动项目就不大适合了。
4、尽量能像小学生一样,做到用眼45~50分钟后,能中途休息10~15分钟。如果需要连续几小时疲劳用眼,常点些眼药水,会舒服很多。
5、最后要保持一个好心态,即便有了眼疾,也不要过度焦虑、紧张,当成天大的事以致于影响心理健康;但也不要忽视医生的话,不当一回事,耽误病情。
记者 葛辉 实习生 孙雯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