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晚霞
3  
PDF 版
· 我与克拉玛依的绿色情缘
· 妻子的心意
· 同学会
· 水宜生微电解健康杯特价销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12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与克拉玛依的绿色情缘
老 枪
  绿色,对于现在的克拉玛依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难得的稀罕物了。当年这里却是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地方。

  最初的克拉玛依没有一棵树。直到1963年,克拉玛依也只有几十棵杨树和榆树。1964年春,在组织安排下,上下开始植树,先是从面粉厂到天山路。

  我们文工团分到的任务区在友谊路东侧的一段,大约100米。那时种一棵树特难。我们要挖宽1米、深1.7米的树沟,先把戈壁土挖出来,换上从小拐等地挖来的好土,再把树种下去。我那时只有十几岁,人又瘦,身上没劲,挖得手上打了好几个泡。

  1965年,我们在克拉玛依最北边(现在的文化步行街)种植防风林,大约有2.5公里长。这是克拉玛依的第一道防风林,主要种的是榆树,因为榆树耐旱,又耐寒,也有一些沙枣树,但不多。现在第一道防风林已经被改造成了文化步行街。在改造前,我还专门去那里看过,有些长了30多年的榆树还没有胳膊粗。尽管如此,那些被保留下来的40多年的老榆树,我们看着还是倍感亲切。

  上世纪60年代,克拉玛依人烧水、做饭、取暖,除了烧煤以外,主要还是打柴禾。现在年龄大一些的克拉玛依人,当时可能都打过柴禾。  

  所谓打柴禾,就是把戈壁滩上的梭梭、红柳等植物砍回家,有的人是背,有的人是挑,条件好一点的是用自行车驮。

  那时买自行车都要买加重的,最好是“大国防”,载的东西多啊。有些单位的领导,每年秋天还要专门派车或拖拉机,组织单位职工集体到戈壁滩打柴禾,解决部分困难职工的冬季取暖问题。

  那些关于绿色的记忆已经过去几十年了。2007年冬天,我在步行街拍了一张绿色灯光映照的榆树,起名叫“绿色的遐想”,贴到网上,有网友回贴说,虽然枝子是干的,但有绿色,就像珊瑚一样,挺美的。

  本稿为东方老年网常青论坛文学之窗中点击率较高的作品。读者可登陆东方老年网常青论坛(bbs.zj60.com)“文学之窗”欣赏。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晚霞 00008 我与克拉玛依的绿色情缘 老 枪 2008-12-17 48256F6C0020256848257520001E82A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