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帽子,比喻对人说恭维的话。这种陋习,据称源自北魏时期。
据清朝乾隆年间学者翟灏考证,北魏时有一个书生名叫守道晖,此人行为方式怪异,自我感觉却出奇得好。他平时喜欢戴高翅帽,穿大木鞋,每当有高官莅临,他都会穿着这身行头前去拜谒,跪拜时一直把头叩到木屐上,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后人就把戴高帽和拍马屁联系起来。可见这种陋习的产生,是以戴高帽为前提的。
明朝初年,官员“乌纱矮冠”,尚不以高帽为荣。但到了明朝中叶,风气大变。如明朝正德年间,兵部尚书王敞,“纱帽作高顶,靴作高底,舆用高杠,人呼‘三高先生’。”可见,帽子由矮变高,反映的心理是:样样都要比别人高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