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晚霞
3  
PDF 版
· 常回家谈谈
· 生活用水的变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11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常回家谈谈
万刚
  爸爸走了,永远地走了。应该说,作为儿子,我对爸爸还是孝敬的关心的。记得爸爸刚离休时有些消沉,我出差在外地,还特地写长信劝慰他。但是,我还是有一个后悔:与爸爸交流太少!

  少言的爸爸其实是个故事很多的人。他的头颅曾经被国民党军队割下,挂在温州城门上示众。当然,是敌人弄错了,那次被杀害的“共党匪首”不是爸爸,而是爸爸的战友。我的女儿还曾从奶奶那儿知道当年的游击队爷爷是怎样把情书夹在书本里向演白毛女的文工团奶奶求爱的花絮,女儿就此写了篇散文《牵手》……然而,我这个当儿子的,却很少听爸爸讲、或者跟爸爸聊那些他出生入死、他曾经年轻的故事。

  爸爸过世后,妻子从我妈那里找来了一些老照片,女儿看见赞叹:爷爷年轻的时候真帅!挑了一张放在随身的皮夹里。在灯下翻看这些我几乎不曾看过的“旧日重现”,更让我感慨。有一张老照片上是一个小伙子与一个大男孩的合影,那气宇轩昂的小伙子是爸爸的哥哥,一位老地下党员,稚气未脱的小男孩便是我爸爸。看着这张将近70年前的老照片,我突然自责了。爸爸性格内向,晚年还患上老年痴呆,我这个干了几十年新闻工作的老记者,为什么在爸爸还活着的时候,还清醒的时候,不去“采访采访”爸爸,让寡言少语的爸爸多开开口呢?也许这样还能减缓爸爸老年痴呆的进程。同事们说我在采访时,很善于提问题,让那些不善言辞的采访对象都打开话匣子。我完全可以找出这张70年前的老照片,问问爸爸:那个时候的小县城怎会有这么好的照相馆?那个时候的爸爸怎么会穿一条在今天都很时尚的有着两道白杠的运动裤?可惜我没有。也许是我太忙?确实,人到中年,忙。但这绝对不是理由!为了职称,为了房子,哪怕“日理万机”,如果必要,我肯定找得出时间去找领导“谈谈”。也许是我以为,会有时间会有机会和爸爸好好谈谈的,但最终,却再也没有时间、再也没有机会了!我这个以开口交流为职业的儿子,与人交往无数,却错过了和爸爸的交流!

  是啊,“常回家看看”。而老人们真不需要你有“多大贡献”,他们最需要的可能就是你能和他们“谈谈”,这种与家人与长辈的“谈谈”,没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没有功利的“现实意义”,甚至没有目的。因为,这过程本身就是目的。就是在这种琐碎的、罗嗦的、有一句没一句、东一句西一句的絮絮叨叨中,亲情在生长、在绵延……

  我想,我现在要做的、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常回家和妈妈谈谈。妈妈也已是年近八旬了,而我则由于命运的安排从一条人称“黑铁塔”的壮汉变成了一个朝不保夕的病者,那就更应该抓紧,常回家谈谈,多听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多与妈妈谈谈“那过去的事情”……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晚霞 00008 常回家谈谈 万刚 2008-11-12 48256F6C00202568482574F60027057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