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我从新疆调回宁波,住在解放北路一个雅称“72家房客”的老宅院内。
那时,我们每家都在天井内置有大小水缸,在有雨季节,水缸里盛的是天落水,供饮用的。洗衣服要到对面的一个公用气压井处,距老宅院约有二百多米,还要自带洗具,费时费力。所以我通常每天上班把要洗的衣物打包带到工作单位,中午休息时洗好晒出,下午再把干净的衣服带回家。到了夏天,汗津津的衣服必须当晚洗掉,就只好提上木盆、水桶之类器具,到气压井旁去洗。那里每天都非常热闹,洗衣服的媳妇、姑娘们一字排开,水声喧哗,笑语飞扬。大家取水自觉排队,遇有急事,只要一说,都会友好谦让,甚至代劳洗涤,所以虽说麻烦点,但心情还是很愉快的。
遇到天不下雨,水缸朝天,饮用水就得绕后门到管自来水龙头的张阿婆处去买水,小桶七分一担,大桶一角一担。我家无强劳力,只买小桶,而且往往是人担一路,水漾一路。
1983年,自来水公司在我们住宅院对街装了一个公用水龙头,虽然一样要向管理人员买水,但毕竟近了不少路,所以院子里的人都把它当作好消息而津津乐道。不到半年,一个更让人兴奋的消息传来:只要宅院内住户都同意装自来水,愿意负担破路等各种费用,经所有住户签名申请,自来水公司就会上门安装。热心的李大伯,就挨家挨户征求意见,核算成本,起草申请,终获批准。安装自来水那天,整个院子就像办喜事一样,热闹非凡。那些工友们感于住户们的热情,活干得相当卖力,不到一天就完成了。傍晚,当太阳还留一抹余辉,各户就从自家水龙头里灌来一盆盆清水,泼到明堂的石板地上消暑,然后各自放好餐桌,边吃饭,边纳凉,边聊天。
1986年,单位给我分了一套现代房,生活用水有了全新的感觉,但因为要从楼顶的水泥水箱里抽水,水箱里有了污染物,用前必须先作沉淀。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市场上有了纯净水、矿泉水,于是家里就添置了桶装热水器,一个电话,水就送到家里。
进入新世纪,实行一户一表制,免除了各家每月轮流抄水表收钱的麻烦和矛盾,同时屋顶水箱也改用了防污染的全封闭不锈钢金属水箱,前年自来水公司引来了白溪水库的优质水源,家中的桶装热水器自然得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