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学苑
3  4  
PDF 版
· 两百老教师能歌善舞 夕阳红演出队声名远播
· 增设电脑、才艺新课程
· 中国绘画的起源
· 中国戏曲剧种简介(中)
· 教中老年人如何选蜂胶
· 组织部长为学员讲课
· 楚 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戏曲剧种简介(中)
  吕剧 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曲调简单,易学易唱,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

  淮剧 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表演粗犷朴素。

  沪剧 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 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剧目多为现代题材。

  滑稽戏 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源于上海的“独角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

  越剧 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进行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

  婺剧 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

  绍剧 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形成于明末。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

  徽剧 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形成于清代中期,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

  黄梅戏 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

  闽剧 流行于福建地区,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