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1版:健康

“糖前”是可逆转的黄金干预期

每年有5-10%会发展为糖尿病

  本报讯(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孙金铭)“家里人也没遗传因素,怎么就糖尿病前期了?”近日,阿滢拿到体检报告表示不解。阿滢身高1.62米,体重58公斤,但体检发现糖耐量受损,餐后血糖9毫摩尔/升,属于糖尿病前期。

  无独有偶,蔡先生在体检时查出糖化血红蛋白6%。他把过往的体检报告找了出来进行对比,“其它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去年是5.7,前年是5.6。”

  “糖尿病前期是指糖尿病发病前的过渡阶段。”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专家贺晓鸣表示,其表现为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以及两者混合状态。

  我国有4.38亿人在糖尿病边缘,血糖水平超过正常范围,却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医学上称为“糖尿病前期”。

  贺晓鸣表示,“糖前”群体每年有5-10%会发展为糖尿病,而通过及时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等措施可使风险降低50%以上。她表示,之前国内外对糖尿病前期的诊断,主要是针对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两项指标判定的,从2022年开始纳入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反映2-3个月内血糖的平均水平),2023年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也将糖化血红蛋白≥5.7%且<6.5%作为一个诊断标准。

  造成“糖前”的原因有很多。专家表示,主要与不良的生活方式、肥胖超重以及老龄化有关,经常喝含糖饮料,点外卖,久坐不动,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特别是超重肥胖人群很容易成为糖尿病前期。

  若你正处于这一时期,不必过度焦虑,只要及时干预,就有可能避免发展为糖尿病。从病理机制来看,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前期的核心问题。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等生活方式调整,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血糖水平,甚至实现“逆转”。平时避免暴饮暴食;增加蔬菜、适量低糖水果、全谷物、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摄入;规律进餐,控制进餐速度,调整进餐顺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增加抗阻运动。

  贺晓鸣强调,若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也可以考虑联合药物干预。目前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阿卡波糖、GLP-1受体激动剂等,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但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要自行通过网络等购买。


浙江老年报 健康 a0011 “糖前”是可逆转的黄金干预期 2025-08-29 浙江老年报2025-08-2900006 2 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