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不注意 可能肝衰竭
综合降期治疗争取时间和机会
通讯员 王蕊 江晨 张文玥
“没想到上吐下泻竟是肝衰竭前兆。”老马怎么也没想到,一次家庭出国旅行,竟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老马记得,在国外吃完海鲜当晚就上吐下泻,第二天依然没有缓解,一口东西都吃不下。当地医院按照食物中毒和肠胃炎进行治疗,三四天过去,腹泻稍有好转,人却明显乏力,皮肤也发黄,甚至出现神志异常。家人马上买了机票,一下飞机就带他直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医生检查发现,老马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紊乱,结合多年的乙肝病史和腹部CT显示的肝硬化表现,判断为重症乙肝肝衰竭伴多脏器功能不全。这种类型在我国乙肝肝衰竭患者中发病率最高。发病前,老马的乙肝肝硬化处于代偿期,没有明显症状,但旅途劳累等因素就像推倒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打破了原本脆弱的平衡,病情急速恶化。
浙大一院乙肝肝衰竭“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迅速行动,开展多学科诊疗进行抢救。一方面用上人工肝支持并进行血滤操作,同时维护脑功能、呼吸功能、凝血功能,并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
经过全面评估,团队发现,老马肝功能很难恢复,肝移植成了唯一的希望。但在等待合适肝源的过程中,患者身体状况必须维持稳定。于是,团队决定通过综合降期治疗创造手术条件。什么是降期治疗?简单说,就是在移植前对患者包括肝脏在内的全身脏器情况进行维护与改善,这样患者才能挺过术后重重难关,提高移植存活率。
在等待肝源的日子里,团队为老马进行了精细的系统化治疗。幸运的是,一个多星期后,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TRS),老马匹配到了合适的爱心供肝。
两年过去了,老马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因病消瘦的他也慢慢恢复到从前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