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重操旧业”
十一年助五百余
位老人圆“识字梦”
见习记者 张文利
“旭日、岛屿、海滨、沙滩……”每周一至周五早上8时,一个203人组成的“老年大学中文学习群”的微信学习群便会准时响起朗读声,声音略显沙哑、沧桑。这是温州市平阳县退休教师陈萌薇开办的“扫盲班”线上课程,学生基本都是老年人。
买来课本作业本 退休后“重操旧业”
为什么办起“扫盲班”?面对记者的提问,陈萌薇道出缘由。她时常听身边的人提起,由于家庭条件或其他原因没有上过学或识字不多,常常遭遇尴尬,甚至寸步难行。有人因为不识字,出门坐车经常坐错方向;有人不懂算数,用手机付款时,原本3.5元,转成35元;有人去银行办理业务,需要本人签字,却无从下手;甚至在外面连男厕所和女厕所都分不清,更别提容易上当受骗的事了……陈萌薇深深感触,不识字不仅不便,更关系到尊严。
2012年,陈萌薇退休。为了圆老人们的“识字梦”,她买来小学课本、作业薄,摆几张学校淘汰的课桌椅,再加上一块小黑板,家庭“扫盲班”开班了。
首批来上课的学生有12人,都是五六十岁的成年人,期间,还不断有“插班生”进来。陈萌薇办的扫盲班俨然像个大磁场,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吸引进来。其中,农村妇女占了90%。
教学难倒老教师 因材施教更有用
每周一、周三、周五晚上6时到9时,不管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扫盲班”线下课都雷打不动开讲,内容以识字、拼音为主,教学方式根据老人们的接受能力制定。
怎么教没有一点文化底子的老人呢?陈萌薇先让老人把生字打上记号,以便重点学习;还把有关健康养生、家庭和谐和时事热点等知识也引进“扫盲班”。“一跟生活常识搭边,她们就听得进,而且也便于活学活用。”陈萌薇表示,每批学生一共教3年,一直教到小学三年级课本,直到他们会拼音,会写字为止。
识字改变他们 同样激励着她
73岁的张逸萍是班里最年长的学生,作为开班以来一直待到现在的“留级生”,最开始,她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来,现在已经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甚至可以帮陈萌薇辅导新来的学生。
“我现在跟孙子一个水平,他上一年级,我也上一年级。”63岁的苏招娣向记者打趣道,自己现在每天都和孙子一起学习,还能增加祖孙互动、培养感情。
“每次看到他们认真、渴望的眼神,我也很受感染。”陈萌薇介绍,“扫盲班”开办超1500课时,教了500多名老年学生,未来会增加诗歌、音乐等课程,丰富老人的知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