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新闻

牵引楼宇青年服务社区老人近五万人次

社区书记治愈两代人的孤独

  本报记者 陶悦清

  杭州武林商圈,一步一景皆繁华。“马上就是‘双十一’,怎么帮伯伯婶婶避免网购陷阱?”这几天,拱墅区天水街道坤和商务社区党委书记李乐如,忙着和青年志愿者们一起登门入户,向辖区老年人宣传网购反诈事宜。

  十余年来,为了服务好社区“一老一青”两大群体,李乐如创新双社联动法,组建起一支楼宇助老青年志愿者队伍,培训并调配楼宇青年进入传统居民社区为老人送服务。迄今,团队青年志愿服务者万余名,服务老人近5万人次。

  为“一老一青”架桥

  2011年,李乐如担任天水街道坤和社区书记,目光聚焦在辖区内的楼宇上。坤和社区下辖36栋重点商务楼宇,有2000多家企业,白领2万余人。作为老城区,天水地区常驻老人近万人,约占常驻人口总数的26%。

  她面向辖区楼宇发放调研问卷,一份属于白领的“画像”很快出炉。“他们是‘两高一低’人群,高学历、高收入、低年龄,最具活力,也面临重重压力。”李乐如发现,楼宇白领们对融入城市的需求尤其迫切,而社区老人也渴望关爱和陪伴。

  当年11月,李乐如发起成立天水地区楼宇微公益组织,青年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微米”,主要从事助老、环保等公益活动。

  治愈两代人的孤独

  傍晚时分,青年志愿者陈良梅敲开环北新村社区陈大伯的家门后,直奔厨房忙碌起来。不到半小时,热腾腾的两菜一汤端上了桌,素炒茄子、丝瓜炒蛋、芹菜牛肉汤。围拢饭桌前,一老一青边吃边聊。

  “一张张助老餐桌激起情感涟漪。”李乐如说,一顿简单的饭菜不仅温暖老人,更触动年轻人,“很多青年远离家乡来到城市打拼,孤独感无处安放。但在服务社区老人过程中,他们的情感得以寄托。”

  构筑幸福夕阳“暖巢”

  授人以技,赋老以爱。近些年,李乐如先后发起白领敬老改膳计划、向爱五公里项目等多个公益助老项目。例如在生日相“BAN”计划中,重点梳理辖区内7个社区的高龄独居老人,年轻白领学习烘焙技巧后,带上亲手制作的蛋糕,为老人们热热闹闹地过集体生日。

  今年以来,李乐如不仅邀请来自“关心公益”专业心理咨询人士为社区老人提供心理服务,还积极推动慈善组织进驻街道开设“爱心超市”,为困难老人发放爱心物资。

  “我想依托专业公益组织的力量,发挥‘1+1>N’的效果。”她期待未来让更多青年志愿者“走出去”,把更多专业组织“引进来”,为老人合力构建幸福晚年夕阳“暖巢”。


浙江老年报 新闻 a0004 社区书记治愈两代人的孤独 2023-11-07 浙江老年报2023-11-0700005 2 2023年11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