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学府”浸润银发初心
他用党建研究回答时代之问
本报记者 陶悦清
通讯员 柴畅勤
自2019年从浙江省委党校退休后,三年多来,郭亚丁依然在宣讲、理论研究等领域奋战,担任党校全面从严治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特邀研究员,出版《新时代党的建设十谈》《强国必先强党》《兴国兴党》等多部理论专著。从“红色学府”到余热生辉的第二舞台,他初心不改,银发生辉,风采依旧。
一生中理论的线牵引他
1958年12月,郭亚丁出生于安徽省凤台县,16岁随父亲所在部队调防来到浙江省开化县。受到父亲从军报国的思想感染,他打小有一个军人梦。20岁那年,已在省五一机械厂中学任教的郭亚丁响应号召,毅然弃教从军。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部队积极动员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每天天蒙蒙亮,郭亚丁便拿上小马扎跑到菜地里,借着微亮的天色看书。经过辛苦备考后,他以出色的成绩成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高考状元,被云南省普洱学院中文系录取。
毕业后,郭亚丁先在基层连队带兵。但对他而言,军营不只训练,还有“诗和远方”。他回忆:“每天晚上训练结束,我拎着煤油灯,和士兵们挤在茅草搭的帐篷里,教他们学文化。”之后调到军分区任副连级教官。 一路走来,从讲台到军营,再到党政机关、党校讲台,工作岗位虽几经变动,但郭亚丁始终不变一颗热爱学习的心。
每周五赶火车学理论
1986年9月,郭亚丁从部队转业,此后十年间,先后在浙江省衢州市公安局、衢州市委宣传部和衢州市委讲师团工作。
1992年到1995年间,郭亚丁为攻读浙江省委党校第一届“政治经济学”在职研究生,每到周五晚上,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从衢州赶到省城上课,三年间从未缺席一次课。当年的班长还专门总结出 “亚丁精神”,号召大家向郭亚丁学习。
1997年2月,郭亚丁选调到浙江省委党校工作,此后任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教学是党校的中心任务,在校期间,郭亚丁埋头耕耘“教田”,他17次获得省委党校“教学质量优秀奖”,开设的专题被评为“精品课”,本人获得浙江省党校系统“名师称号”,凭借一腔热爱和努力在理论道路上熠熠发光。
以党建笔墨回答时代问题
这些年,郭亚丁先后出版学术专著13部、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1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政党差异性研究》、《党建热点新说》、《党员学党建》三部专著,被全国党建研究会评为“全国党建优秀读物”。他的多部专著反复加印出版,学术著作观点被国内学术界广泛引用,著作被多所大学列为研究生学习参考教材。
2011年,郭亚丁以党建首席专家的身份主持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党的基本知识简明读本》的编写,此书发行至全国基层党组织供学习和培训使用。作为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他参与《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中央文件的讨论和征求意见,高质量完成中组部多项党建重点课题。
紧随时代脚步,郭亚丁退而不休,迄今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国有企业、军队武警、乡镇等讲课,继续为党的理论教育和宣传作贡献。他说,人的生命长度有限,但宽度却可以无限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