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4版:养生

本周六迎来秋分节气

记牢“三宜三忌” 常按三处穴位

  通讯员 黄思佳 本报记者 戴虹红

  9月23日将迎来秋分。此时节如何养护身体,更好地感受秋日之美?

  浙江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徐婷贞副主任医师表示,万物阳气渐衰,阴气渐长,凉燥与秋寒已然登场。在疾病易发的“多事之秋”,稍有不慎,易引发感冒、咳嗽,以及慢性气道疾病的急性发作。

  此外,秋分的“燥”与白露不同,白露是“温燥”,而秋分是“凉燥”。因此,这一时节要做到内润燥、外御寒。

  三忌:适度进补不贪凉

  忌过度贪凉引发病症。肠胃对寒冷刺激格外敏感,若防护不当,易引发肠胃疾病。此时,可多吃易消化的滋补食物,芝麻、核桃、梨、银耳皆可,让身体能顺利适应从夏热至凉秋的过程。

  忌秋伤于湿引发咳嗽。初秋时节气候尚热,若还是如夏季时贪凉饮冷,内湿会悄然而生。秋天肺气较旺的情况下,一些轻微阴湿之邪不易显现,冬季肺气始衰,潜伏的阴湿之邪伤肺,从而引发痰多、咳嗽等症。因此,要少吃西瓜、甜瓜、凉拌黄瓜等生冷瓜类,少吃油腻食物,否则容易堆积湿气,使痰湿停滞体内。

  忌暴食乱补增添负担。虽说秋季是进补的好时节,但要讲究营养均衡,适度进补,以免给身体造成负担,引起不适。

  三宜:适量运动少熬夜

  宜轻缓运动循环气血。秋高气爽,空气中含氧量较高,是运动的好时节。遵循秋季养“收”原则,宜选择轻松平缓、运动量不大的项目,散步、太极、舞剑皆可,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为宜。也可练“呬”字诀,通过呼吸吐纳,润肺养肺,收敛肺气。还可爬山,登高望远,配合呼吸,不仅能调养肺气,还可提高免疫力及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抗能力。运动时间最好是太阳升起之后开始,太阳落山前结束。

  宜早睡早起舒展阳气。秋季寒气上升,阳气趋向收敛,夜越深寒气越重,易入侵体内。此时不宜熬夜,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早晨6-7时起床,顺应阳气生长,令肺气舒展。晚上9-10时入睡,有助阴精收藏。

  宜每晚泡脚祛除虚寒。足部皮肤薄,脂肪少,易受寒邪侵袭。秋分时节,可借助阴阳消长的变化,每日泡脚,温通阳气,祛风驱寒,来提高免疫力。

  按摩:三穴位有助温阳散寒

  徐婷贞表示,穴位按摩是一种较好的保健方式,常按以下3个穴位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气海穴:搓热掌心,放在气海穴(肚脐正下方1.5寸)上,画圈顺时针轻揉,每次3分钟。可缓解阳气不足导致的虚寒症,有强壮全身的作用,也可缓解疲劳。

  大椎穴:低头将手搭在颈后正中线,用食指中指二指指腹按揉,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钟左右。有疏风解表、通阳散寒的作用,适合风寒感冒,也可缓解肩颈疼痛等症。

  中府穴:将一侧手臂抬起,另一只手的中指指腹轻柔按压此穴(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两侧交替按压,每日2-3次,每次3分钟左右,配合转动胳膊和扩胸运动。有宣散肺邪、调理肺气、缓解咳嗽的作用。


浙江老年报 养生 a0014 记牢“三宜三忌” 常按三处穴位 2023-09-22 浙江老年报2023-09-2200005 2 2023年09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