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棒火炬手蒋玉根:
体育与科研都需要坚持
本报记者 徐小翔
近日刚结束亚运火炬首日传递的第74棒火炬手蒋玉根已经马不停蹄赶往建德一处垦造耕地建设项目。作为杭州富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在路上”是他的常态。
“火炬传递这50米,是我人生的浓缩,是值得铭记的高光时刻。”蒋玉根说,穿过人群热烈欢呼的火炬接力之路,自豪感和荣誉感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蒋玉根看来,体育和科研都需要千万次的不倦坚持。
他1989年走出原浙江农业大学校门后,就一头扎进田间地头,34年来始终专注于土壤治理研究。
这些年来,他曾获评“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是有名的“拼命三郎”。为了提高土壤的肥力,即使是三伏天,他也会卷着裤腿埋头在田间,被同事称为“裤腿上永远占满泥土的科学家”。
他还是全国最早进行污染耕地植物修复的农技推广人员之一,1999年开始,就参与中国科学院和浙江大学联合开展的这项工作。他所负责的土壤修复基地是连续两届世界土壤植物修复大会的考察现场,获得国内外专家一致好评。
蒋玉根认为亚运精神同样适用于工作。几十年来,他参与的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获各级科技奖项30多项,国家专利授权11项,主编、参编专著12部。他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农技员”“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浙江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蒋玉根说,他所从事的利用、保护、培肥土壤资源工作靠一代人的努力往往还不够,它和亚运精神、体育精神一样,需要薪火相传下去。
“虽然明年就到退休的年纪,但我对于土地的这份感情一直不会变。”蒋玉根由衷地希望,年轻人可以“接棒”他深爱的事业,在这条赛道上跑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