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5版:银尚

40余年奔波留下城市记忆

“摄影老王”镜中义乌很动人

  见习记者 韩林园

  通讯员 张静恬

  近日,当记者来到义乌市福田街道诚信一区王芳奎的家,他正在个人工作室里整理照片素材。面积不大的屋子里,放着3台电脑和各种光盘、摄影器材。很难想象,这间屋子的主人已经70多岁了。

  40多年来拍摄制作的2000多张光盘被王芳奎整齐排列在几个架子上。他在“碟片墙”前架好梯子,爬上两级,根据标签快速找到一张福田街道云溪村旧村改造前的光盘。“这里记录着村子以前的老旧模样,云溪村的村民还来找我要过这个光盘。”

  村庄变迁、城市标志性建筑物、民俗活动、文艺演出……他的拍摄题材十分广泛,涉及生活方方面面。在“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他想把其中有价值的影像交给专业机构,让大家看到这些年义乌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奔西走只为留下城市记忆

  王芳奎常年带着摄像器材,骑着电动车满城跑,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摄影老王”。上世纪80年代初,王芳奎用做木工积攒下来的钱,买了人生第一台傻瓜相机,这一拍就再也没有停下来过。

  1995年,首届中国小商品城名优新小商品博览会举办,当时王芳奎刚刚转行经商。看着义博会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他寻思着要用相机记录下来,为此专门购置一台数码相机。

  “第一届义博会没有固定的展览馆,就设在市场的通道里,人来人往的场面现在还记忆犹新。”王芳奎说。从第一届义博会到去年举办的第28届,他每一届都没有错过。

  王芳奎爱拍村庄,他说,如今新农村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崭新的房屋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同时,无数镌刻着一家几代人回忆的老房也在迅速消失。“每次听到哪个村即将旧村改造的消息,心中便无端地萌生一种使命感,想要替他们留住老屋最后的样子。”王芳奎说。

  这些年,他已经记录下六七十个村庄旧村改造前的模样,老屋的一砖一瓦、一花一树都在他的视频中清晰可见。

  闲暇时他喜欢翻翻家中珍藏的一本市志书,上面详细记录着义乌各个村庄的位置、名称。

  “了解它们的历史,知道它们在哪,心中可以提前打个底。”这本已经有些残破的书籍成了王芳奎爱不释手的宝典,陶界岭、前傅、后傅……每当翻阅到已经拍摄过的农村,他脸上满是欣慰。

  勤学苦练只为一圆摄影梦

  说话间,王芳奎拿出一本泛卷泛黄的老式笔记本,上面都是他这些年记下来的摄影知识。

  “年纪大了,记忆也不行了,它可是我的百科全书。”他说。平常学到什么新知识,掌握了什么新技能,他就立马写下来,以便随时翻阅。

  “这是第一代傻瓜相机,这是第五代的摄像机。”王芳奎第二次升级设备是在2001年,那时他开始摸索摄像,花4000多元买了一台摄像机。现在,他手上的设备已更新到第五代,还配了话筒。

  王芳奎把这些设备当做相伴多年的老友,平日不拍摄的时候,他便拿出来清理、保养。他说:“我的记忆力不是很好,但是每次看到它们,脑中再小再远的回忆都能被翻阅出来,有时候自己都觉得很神奇。”

  退休后,王芳奎还做起公益,变得更忙碌。街坊邻里结婚、生孩子、百岁老人祝寿,都会叫他来拍摄记录,热心的他总是乐此不疲。对于未来的规划,王芳奎说,活到老、拍到老,能为别人记录下开心幸福的瞬间,他觉得很有意义。


浙江老年报 银尚 a0005 “摄影老王”镜中义乌很动人 2023-08-15 浙江老年报2023-08-1500006 2 2023年08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