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5版:银尚

53年坚持写日记

金华老人笔墨刻画时代

  通讯员 韩林园 孙媛媛 陈琳

  “我爷爷坚持写了53年日记,收获了岁月历历在目,收获了家风代代相传。”昨天,00后姑娘羊麦告诉我们,爷爷羊茂钦用6本日记本见证岁月变迁、时代发展。如今,爷爷的习惯成了羊家的家风,每天晚上,爷爷在金华磐安,做大学老师的父亲羊元高在宁波,正读大学的自己在杭州,三代人三地动笔写日记,成为羊家一道风景。

  放映员的日常

  反映时代变迁

  1970年2月7日,27岁的羊茂钦进入东阳第二放映队,成为电影放映员。他写下第一篇日记:“到电影队。”

  “下雪天和同事抬着放映机走山路,怕得很。”日记里记录着羊茂钦上岗第一月的工作日常,白天他和同事一边赶路,一边安装好设备,扛着放映机、发电机、幕布、唱机、幻灯机和幻灯片奔波于各个公社,共放了20天的电影。

  每到放电影的日子,羊茂钦都会详细记录当天的放映点和影片名称。上世纪70年代革命题材的电影较多,有《龙江颂》《红旗渠》《红色娘子军》。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电影题材逐渐丰富,有神话故事、家庭生活片,《丹凤朝阳》《当代人》《升官记》等都是时代的印记。

  1982年起,羊茂钦的日记里穿插了许多做农活的日常:“种花生、换玉米籽、耕田肥田……”这一年,双峰乡建起电影院,羊茂钦不用再东奔西跑,白天在家务农,晚上专职在电影院里放电影。

  写家国大事

  抒自豪真情

  在满页的农活记事中,婚丧嫁娶、乡村发展以及国家大事等记录尤为显眼。

  1999年6月,适逢家乡解放50周年,羊茂钦在“本月重要记事”中回忆大皿村解放的详细经过。“1949年这一天早晨,羊岑头响起了第一声讯号枪……那时我只有七岁,我们一听到枪声马上从后门逃出,逃到六分羊昌宝家的泥墙小屋里……过了两小时左右,炮火停了,我们从前门的门缝里往外窥看,上门堂、下门堂都坐了两个大圆圈的解放军在高声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2017年7月,正值乡里创建小城镇综合整治“特色乡”,羊茂钦记下了这项“大工程”。“我乡开展小城镇整治,把猪栏、厕所等小平屋拆除,建造花坛。我家的菜园前后用小青砖进行封墙,经过四天功夫封好完成,全村到处是花坛。通过这次整治,村庄焕然一新,对今后旅游业开发将起到重大作用。”

  从迎接大型旅行观光团到金台铁路通车,关于家乡的点滴变化,羊茂钦都牢记于心,真情流露在笔尖。他说,日记记录人生,更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


浙江老年报 银尚 a0005 金华老人笔墨刻画时代 2023-04-04 浙江老年报2023-04-0400008 2 2023年04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