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破防”咋办
这样做帮你忘掉烦恼
本报记者 林乐雨
面对疫情,一些老年人因宅家或对信息掌握不及时,可能出现情绪波动的情况。
对此,杭州市卫健委此前已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关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富阳市第三医院以及杭师大附属医院等单位组建专家组,开设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咨询热线,为市民提供心理咨询、疏导援助服务。
最近一段时间,心理热线变得繁忙起来,咨询者中不少是老年人。
“我老家在东北,因为疫情已经两年没有回家。”60岁的陈阿姨前阵子已经开始筹划,过年回老家要带哪些年货、礼物,可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此后,陈阿姨的情绪变得有些低落,甚至出现心神不宁、坐卧不安的状况。
“最近我一天要看好几遍健康码,就怕突然变红码。”平日里喜欢旅游、爱跳广场舞的许阿姨,如今只能每天独自待在家中,又担心又郁闷。
富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何旭明表示,对疾病的担忧容易让老年人产生焦虑、多疑等恐慌情绪,疫情的不断反复还会加重部分老年人的无助感。
“疫情反弹带来的负面情绪影响,在老年抑郁症患者身上会体现得更加明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大科主任陈斌华说。最近一段时间,老年精神科的十多位抑郁症或有抑郁倾向的老年患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病情加重的状况。
陈斌华说,疫情之下,老年人活动减少、社交与认知受限都成为病情加重的诱因。
焦虑又无助 就怕变红码
找到兴趣点 “云”上可社交
面对疫情,老年人该如何调整心态,乐观面对呢?
“从权威渠道了解疫情动态很关键。”何旭明说。一些老人爱打听小道消息,这些未经证实的信息往往夸大其词,对老年人情绪造成很大波动。还有的老人机不离手,时刻关注疫情发展,并把这些信息在各个微信群里转发,这往往会给老年人带来额外的精神负担。何旭明说,不信谣、不传谣,不过分关注疫情发展,是维持乐观情绪的首要秘诀。
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咨询热线开通后,不少老人来电。通过他们的倾诉,心理专家发现,其实老人自己已经找到不少保持好心情的妙招。
最近一周,65岁的徐大伯每天都会给老战友、老同事打电话,和他们“云”上碰面。从过往经历聊到如今的家长里短,每次畅聊之后徐大伯心情就会变得特别好。徐大伯说,以前大家都忙于生活琐事,如今待在家中,反倒有更多时间联络感情,分享生活。
“做一些有创造性、有成就感的事,也能帮助大家忘掉疫情带来的烦恼。”73岁的胡老师是一名大学教授,既钟爱旅游也喜欢写日记。最近一个月,胡老师独自待在家中,将这些年拍摄的照片和记录的文字整理成册。接下来,她还计划写一本回忆录,把人生中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
积极参与既安全又能带来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活动,找到兴趣点,通过社交媒体,多与亲友分享美好回忆,能有效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抵抗因疫情带来的消极情绪。两位老人的亲身经历与陈斌华分享的秘诀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