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遭遇用工荒?
看机构这样留住养老护理员
春节遭遇用工荒?
看机构这样留住养老护理员
本报记者 张伟群 夏凌
“你为我尽孝,我请你过年”。昨晚举行的杭州市萧山区首届养老护理员年夜饭宴会上,舞台上的这句话特别醒目,来自萧山区51家养老机构近200名护理员欢聚一堂,平时为老人默默付出的她们穿着自己喜爱的衣服,笑魇如花。活动由杭州市萧山区总工会、区老龄委、区卫健局、区民政局主办,萧山区养老协会、区养老服务行业基层工会联合会承办。
有人欢喜有人忧。快过年了,杭州城北某养老院16名养老护理员中,有一半提出了回家过节,院内70多名老人的照护成了难题,而且这些护理员年后是否还回来继续工作也不得而知,养老院院长直发愁。
在我省,有同样烦恼的养老院不在少数。然而有一些养老机构却成功地留住了护理员,有的用制度来保障人手到位,有的使出高薪和荣誉感的“法宝”,有的自我“造血”,自己培养护理人才。
法宝一:有高薪有荣誉
心怀感恩舍不得走
据杭州城北这家敬老院负责人介绍,比起春节前后护理员极度短缺问题,养老护理员整体流失率越来越高更让人头痛,“过去,我院护理员流失率仅为10%左右,2018年起一下子增加到40%。”
宁波余姚市长青老年公寓却是另一番景象,不仅护理员队伍稳定,就连过年也鲜少有护理员提出回家。总经理诸博平说:“我们的护理员月收入大多在6000元以上,平均年薪达到9万元。”公寓共有48名护理员,除了每年末位淘汰两名,这个数字常年保持不变,且队伍平均年龄不超过38岁。
鼓励和帮助员工积极争取荣誉,则是另外一个因素。在民政部组织的2019年全国养老护理员职业竞赛中,长青老年公寓的一线护理员陈鸿鑫获得二等奖,并帮助浙江代表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陈鸿鑫说,比赛前公司让她脱产安心备赛,这是她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长青老年公寓以中级护理员居多,高级护理员也有三成左右。荣誉加身,责任心也加强了,陈鸿鑫说:“我要掌握更精湛的技能,用责任心、感恩心,把老人当作爷爷奶奶来照顾。”
法宝二:制度化本地化 领了奖金安心过年
杭州市第二社会福利院为了在春节期间留住护理员,推出了奖励机制:正月初一至十五坚守岗位的养老护理员,每人将获得1000元的“特别贡献奖”。而在杭州市下城区石桥爱心养老服务中心,类似的奖励达到两三千元。很多护理员会领取“红包”留下来安心过年。
宁波的一家养老院采用了对护理员进行区域团队化管理的方法,每区域有30名老人,由8名护理员共同负责。这样一来,即使有少数护理员需要临时请假,区域内的其他护理员也可以顶上,不会对照护工作造成大的影响。
在很多城市养老机构中,护理员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逢年过节想回家,家里有事要回家,导致了很多护理员“说走就走”。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余姚市长青老年公寓招募的护理员多为本地人,外地员工必须是在余姚住满5年以上、听得懂本地话,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年节期间的人员稳定性。
法宝三:自我“造血”有保障 培养留用专业人才
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另辟蹊径,自我“造血”,培养自己的护理员队伍。
绿康医养集团于2014年成立了杭州市江干区绿康介护职业培训学校,自主招生、培训,由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发放证书,为自己培养了一支专业团队。绿康还输出师资,在全国各地培训了2000多名养老护理员。
同时,绿康的护士学校每年培养大专、中专、初中文凭护理人才约300人,每人必须同时具备执业护士证和养老护理员证。在绿康,护理员等级与收入挂钩,获得专项证书的每月补贴60元,拥有高级证书的每月补贴300元。
注重“造血”功能的还有湖州市社会福利中心,自2015年起,福利中心便与一家医护院校合作,每年招收几个养老护理班,至今已毕业两届。虽然并不强制去向,但仍有约一半的毕业生留在了福利中心,共输入近60名高素质的护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