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调解员何平:
“五字”秘诀让矛盾变和谐
金牌调解员何平:
“五字”秘诀让矛盾变和谐
本报记者 祝萍 通讯员 尹时伟
干净利落的短发,亲切的笑容,何平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稳重干练。虽然已经脱下警服多年,但是他依然履行着当年警察的担当与责任。2011年7月退休后,受宁波市镇海区公安分局招宝山派出所之邀,何平放弃了企业聘请,欣然当起了专职调解员,协助民警调处各类治安案件。
从派出所副所长到一线调解员,何平凭借“有情有理”的调解风格迅速赢得了民心,他的工作也从单纯调解治安纠纷,延伸到治安调解、人民调解、劳动维权等方面。以他命名的“老何调解室”已经成为宁波市一块金字招牌,8年多来,共成功调解各类案件15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9.3%,回访满意率达100%,涉案价值达1300余万元,初步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良好格局。
8年调解 不放弃每一次机会
调解工作是艰辛、繁琐的,有时还会被当事人误解,承受委屈。但8年来,何平不忘初心,努力坚守调解工作。“双方当事人能够愿意坐下来接受调解,很不容易。尽管困难重重,我也要想办法帮他们达成调解。”何平说,案情复杂的,调解四五次都有。“矛盾没化解,纠纷仍然带到社区去了,对社会稳定和双方当事人,都会带来影响。”
有时候,双方为了几百元的案值标的无法统一,何平甚至会自己掏钱出来。虽然自己倒贴了钱,但他觉得心里很舒服,“如果我不表这个态,双方顶在那里,那事情就解决不了。”
何平认为,在基层派出所,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纠纷,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借贷纠纷等层出不穷。纠纷处理不好,极可能转变为治安案件或者刑事案件。调解室做的工作,正好能解放警力。今年招宝山派出所提出创建“枫桥式派出所”,精髓就是“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矛盾不上交”。“老何调解室”成了派出所的工作亮点。
提升技巧 自创“五字”工作法
这几年,何平又自学了《调解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遗产继承法》等10多种法律。“多学法律,才能在调解的时候给当事人有理有据地讲解。”何平说。
凭借从警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和所掌握的法律法规知识,何平提炼出了“寻找三个点、把握五个字”的调解工作法。“寻找三个点”即在调解纠纷中,寻找法理支撑点,寻找权益平衡点,寻找调和着落点。“把握五个字”即突出一个“早”字,要提早介入,提早了解案情真相;利用一个“情”字,要以情感人,带情说事;坚持一个“恒”字,要持之以恒,不轻易放弃每次调解;依靠一个“法”字,要依法调解,讲究“礼法”和遵法相结合,调解时不忘普法;落实一个“和”字,要以和为贵,力促和解。
如今这“五字”工作法,已成为了调解实践中的核心工作理念,收到了明显成效。
以点带面 社区调解网格化
除了担任专职调解员,何平还精心经营着镇海区委老干部局推行的“银辉”志愿者服务工作室,时常进社区,化解基层邻里纠纷。“老何工作室”在招宝山的所有社区里都成立了分室。
何平说,做好邻里纠纷矛盾调解工作,对于促进社区和谐稳定至关重要。近几年来,他协助社区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常见性民间纠纷的发生上,把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与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排查调处久调不决的纠纷积案,切实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尤其是预防民事纠纷转为刑事案件。
今年,何平还被宁波市公安局聘请为市级调解工作“智库”金牌调解员。他和工作室分别被区司法局评为“十佳人民调解员”和“十佳人民调解工作室”。何平觉得,社会治理者须紧贴社会矛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精准有效去化解,创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