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时梅
从车轮食堂到服务社
35载倾心为老
见习记者 林乐雨
“有时候累得站着都能睡着,可想到爸爸,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有爸爸的地方就有家。”
一夜之间,她成了父亲最大的依靠;一夜之间,她几乎成了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生命中的坎坷要将她磨砺成超人,这一切开始时,她才20岁。
程佳丽来自衢州市云溪乡,孩童时期,母亲就已过世。姐姐出嫁后,她和父亲相依为命。2012年7月,父亲突然中风,左侧手脚失去知觉,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一个月前,她刚收到浙江海洋学院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家中突遭变故,程佳丽本想放弃学业,但在父亲的坚持下,程佳丽还是走进了校园。
转学医务护理
每天给父亲按摩和泡脚
刚进大学校门,程佳丽每天魂不守舍,脑海里时时记挂着远在衢州的父亲。爸爸生病了怎么办,别人做的饭菜不合胃口怎么办,对父亲的牵挂压过了一切,她决定带着父亲来上学。
大一的第二个学期,程佳丽把父亲从老家接到身边,为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8平方米的小房间,铺好一张床,对面放着一台老式电视机,程佳丽还添置了电饭煲和电磁炉。从此开始了一段边读书边尽孝的大学历程。
每天清晨,室友们仍沉浸于梦乡,她已骑上单车向父亲的住处飞奔。当父亲从睡梦中醒来,香喷喷的早饭已端到面前。父亲吃完后,程佳丽洗完碗,马不停蹄地赶回学校上课,中午一下课,又赶回家中为父亲做午饭。能够陪伴父亲的时间实在是太有限了,做好三餐,让父亲吃上一口热饭,成为了程佳丽一天中最重要的事。
为了能让父亲的身体早日康复,程佳丽将自己的大学专业从市场营销转系成了医务护理。每天晚上,她用课堂上学到的按摩手法坚持为父亲失去知觉的左手左脚按摩半个小时,坚持让父亲用热水泡脚。这是父女俩一天中最温馨的时间,程佳丽会把学习生活中的见闻说给父亲听,为他解闷。她从不在父亲面前流露一丝消极的情绪,总是灿烂地微笑,好似生活从未辛酸。
一天打3份工
有父亲的地方就有家
父亲患病前,他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面对学费、生活费和医疗费用的巨大压力,程佳丽勇敢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她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家教、酒店服务生、传单派送员、推销员,她的兼职种类惊人,几乎囊括了大学生所能想到的所有兼职工作,最忙时一天打3份工,从早到晚一刻不得闲。“有时候累得站着都能睡着,可想到爸爸,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有爸爸的地方就有家。”程佳丽说。
生活重压之下,程佳丽仍然是一名学霸。大一,通过了计算机二级和英语四级考试;大学前三学期,她的文化课成绩常常班级第一;她还获得过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习二等奖等荣誉。
大学毕业后的程佳丽,以优异的表现入职舟山医院,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白衣天使。程佳丽仍然将父亲带在身边,在程佳丽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的身体大有好转。有了工作和稳定的收入,程佳丽的内心更加平静,她期待着父亲彻底康复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