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9版:焦点

郭玲娣
“夕阳老大”
千方百计服务乐龄族

周永利

  本报记者 夏凌

  “有爱就有福,大家都高兴了就是好事情。”

  修路、造桥、置办健身设施、开办文化礼堂……只要村里有需要、群众有需要,周永利都会解囊相助。周永利是谁?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镇人喜欢用“企业家+大善人”来描述他。

  1975年,周永利带着4.8元钱和25斤全国粮票,从家乡杨汛桥出发,经上海十六铺码头乘坐东方红轮船前往武汉做木工。上世纪80年代初,他回到故乡,拿到了绍兴第一家私营企业执照,并成为当地第一个开摩托车、小汽车的人。

  周永利是个实实在在的大忙人,除了要经营自己的浙江永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外,大半时间都用在公益事业上。“我始终记得奶奶跟我说的话——善善得福、和和得财。”

  赤子情怀 敬老扶幼为先

  不管走得多远,周永利始终牵挂着家乡杨汛桥。他把家安在这儿,无论多忙,逢年过节都要到镇敬老院,看望那里的每一位孤寡老人,为他们送上节日的慰问与祝福。

  2017年,当他得知杨汛桥敬老院部分设施陈旧,需要改造,他立即表示捐款100万元,为敬老院的老人们增添家用电器和家具。他还出资为全镇80岁以上的老人举行“蟠桃寿宴”,与所有老人一起过生日,为他们祝寿。大多数老人这辈子都没过过这么隆重的生日,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乡邻们由衷地点赞:“这么大企业的老总,心里想的都是老人,能坚持多年为老人们做好事,真了不起!”

  自叹没有多读几年书的周永利,深知教育的重要性。2015年,周永利在鲁迅中学设立200万元助教助学基金,同时每年六一儿童节,他都会为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和书籍。在孩子们的眼中,周永利更是他们精神上的引路人。每年鲁迅中学新生第一课都由周永利来讲,他结合自身经历告诉学生们,不仅要好好学知识,还要尽己所能地帮助身边人。

  奖励种植 帮助老农致富

  10多年前,周永利结对联系了王坛镇的贫困村——新建村,村子里住着的大多是老弱妇孺。“当时我儿子去村看看,当场就掉眼泪了,他说老人们都很瘦,穿得很破旧,村子里几乎没有像样的房子。”周永利当即出资,为当地村委建设了村民文体活动中心,让老人们有地方去聊天、喝茶、做运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周永利始终认为要扶贫先得扶心。2007年,周永利为村里每家每户送去20株香榧苗,并与村民们约定,按“结果”多少给村民红包奖励,他还特别请来了种植专家给大家上课,鼓励大家把知识带进林子去实践。十年树木,终结硕果。当年香榧树种下后,在老农们的精心呵护下获得了大丰收。20多位村民迫不及待地将自己家的香榧装框过秤。60岁出头的赵水炳第一季丰收共有5.6斤香榧,获得了一等奖,被奖励1万元。他捧着奖励红包笑得合不拢嘴:“周总带我们致富,还给我们奖励,做梦都没想到,有这样的好事!我年纪大了,不能出去打零工,现在可以好好打理香榧树了!”赵水炳说。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永利集团对外捐赠支出已超6000万元。“有爱就有福,我做的事如果能让大家高兴,就肯定是好事情。”周永利说。


浙江老年报 焦点 a0009 郭玲娣
“夕阳老大”
千方百计服务乐龄族
2019-09-10 10977825 2 2019年09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