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茶芬
孝老扶姑
芬芳自来
本报记者 曹漫
“就算婆婆瘫痪在床,我也会像照顾公公一样,把她照顾得干净清爽,让她活得有尊严。”
51岁的梁茶芬是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这10多年,她的公公患癌,婆婆患失智症,大姑子做生意失败,困难重重。她始终尽心侍奉,全力扶持,毫无怨言。
有需要婆婆只喊她
21岁时,梁茶芬嫁给了一起学理发的师兄应利君。理发学成后,梁茶芬和丈夫就在所住的塘浦村开了家理发店。
2006年,公公不幸得了肺癌,此时,梁茶芬的婆婆生了眼疾,还出现了一些认知障碍的症状。“一开始,不知道婆婆也病了,只是觉得她有些胡言乱语,还有怪异的行为。”梁茶芬说。既要照顾重症的公公,又要照顾婆婆,还要和丈夫一起经营理发店,抚育年幼的女儿,其中的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
公公从上海的医院回来后,梁茶芬端茶递药,每天下午都做小点心给公公吃,悉心照顾,直到2009年公公安然离世。此后,失去精神支柱的婆婆,病情逐渐发展为老年失智症,时常找不到床和厕所,大小便拉在身上,还整天说胡话。梁茶芬毫不嫌弃,总是将婆婆拾掇得干干净净。
祸不单行,婆婆的眼睛也发展到失明。虽然婆婆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但有什么需要,总是喊“茶芬茶芬,你来”,而从来不喊自己的儿子。说及原因,梁茶芬笑着说,可能是因为老公服侍起来,也没有她那么细心。
有情有义乐于助人
5年前,婆婆身体每况愈下,照料难度越来越大。“理发店是小本经营,没请帮手,一定要我和老公一起做才忙得过来。”梁茶芬说,后来大哥出钱为婆婆请了一位保姆。这样,白天梁茶芬在理发店忙生意,中午得空,就赶紧跑回家看看婆婆,陪她聊天,给她吃水果。傍晚,也会尽早回家,做晚饭,照料婆婆。“现在婆婆已经不认识家人,但还知道自己的名字,我就喊喊她的名字,陪她拉拉家常。”梁茶芬说,自己也不知道这样做有没用,但总想给婆婆一个温馨的环境,让她每天都安心舒适。
不仅尽力侍奉公婆,梁茶芬对家人、村民也是能帮就帮。2003年,她大姑子经营的工厂倒闭,她和丈夫掏空了多年积蓄,还向朋友借了7万多元,替大姑子还债。这笔10多万元的救命钱,虽不足以支付所有欠款,却让大姑子一家铭记于心。
梁茶芬夫妇开了30多年的理发店,提价幅度很慢,至今剪头发收费20元,烫染头发根据头发长短收费100至200元。“村里的老人来理发,我就收5元钱。”梁茶芬说,也有人好心建议她涨价,但她觉得,乡里乡亲,赚钱都不容易,张不了这个口。
3年前,梁茶芬被选为塘浦村的村委委员、妇女主任,她还加入蓬街镇的义工队和村里的志愿者服务队,经常主动为敬老院或是邻村的老人义务理发,也会去镇上义务献血。“村民信任我,我也要回报大家,多为大家做好事。”
梁茶芬
孝老扶姑
芬芳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