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之美
写稿是我的兴趣爱好之一,多年来,每当自己写出认为可以拿去发表的文章,大多是用信封装好稿件,贴上邮资,然后把信投进附近的邮筒里。稿子寄出在路上得走好几天,有些与编辑约定的稿件,因失去时效而不被采用是常有的事。有的稿子虽通过传真,但因字迹不清,搞得两地电话不断,很是不便。
10年前的春节,我这个习惯用手写稿的作者,居然也学起了电脑打字。要说用电脑打字,也是形势所逼。偶到报社,编辑的案头已很少有手写稿了,尽管自己年龄向“花甲”靠近,还是痛下决心,死记硬背“五笔字根表”,打字的速度由慢到较快,最终达到每小时2000字左右。在此期间,写稿还都是用打印件通过邮局送出去的。
一天,某报一位编辑与我电话联系,“我们报社是无纸化办公,你寄来的数件稿子因是纸质的无法使用。”编辑同志的一番话,醍醐灌顶,一下使我醒悟过来:不学会发电子邮件,看来是不行了。于是我让一位精通电脑的同事帮助申请了一个免费邮箱,因年纪大记性差,我按着同事的示范,把操作步骤一一记下来,再经过反复练习,终于掌握了发邮件的动作要领。在电脑上敲出一篇文章,登录网站,找到报纸的投稿信箱,轻轻一点,那寄托着希望的稿件就在瞬间跨过千山万水,迅速地传了过去。
起初,通过电脑发邮件,总觉得不太踏实,于是会做出多此一举的事来:在发邮件的同时,还会备上纸质的稿件,通过邮局寄去。有时干脆打电话与报社编辑联系,询问邮件有否收到。终于一天下午,打开电脑,惊喜在《江苏工人报》网上发现了我的一篇言论《工会干部要把自己泡在基层》。几天后,热心的编辑还寄来了样报,并在信中附言,“祝贺邮件发送成功。”通过电脑发邮件,得到第一份样报,其心情不亚于第一次手写稿变成铅字稿一样的喜悦。美丽的邮箱,使我年纪一大把的人带来了自信,催我努力地读书、写作。
10多年过去了,现在我的报刊通讯录中,又多了一栏邮箱网址和QQ邮箱号码。 董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