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2版:城事

杭州流水西苑回收厨余垃圾一个多月

大家逐渐习惯准时倒剩菜

  上周四早上7时半,张钟毓收拾好早餐的碗筷,把前一天吃剩的晚餐,以及大半个西瓜皮打包进一个绿色垃圾袋。家楼下就有一个垃圾桶,他没有直接丢进去,而是走了四五分钟,经过了3只垃圾桶后,才停下来。

  张钟毓家住杭州文晖街道流水西苑社区。从今年7月份开始,社区定点、定时回收厨余垃圾。

  从最初一天回收20来斤,到现在的1.4吨,这个高度老龄化的小区,虽说倒垃圾的主力军仍是老年居民。不过,准时准点倒剩菜剩饭,已经慢慢成为小区居民的一种习惯。

  扔垃圾换礼品

  一大早,张钟毓除了带了一袋子垃圾,身上还有一张积分卡。

  他把垃圾袋递给了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对方一掂量,“4斤。”接着,在张钟毓的积分卡上划了个“4”。这已经是张钟毓的第2张积分卡片了,每一天都有日期和积分的显示,1斤厨余垃圾积1分。

  “说是到8月底给我们兑换一些小东西,牙膏啊、肥皂啊,这些日用品。”张钟毓说,家里也不缺这些,就当成是鼓励垃圾分类这么个行为吧。

  事实上,怎么把垃圾分类好,还真有讲究。住在11幢的周大妈,一手抱着外孙,一手拎着垃圾袋,工作人员打开一看,“大妈,你这个里面有大骨头,这个不好放进去的。”

  “花头精这么多啊,那么我再拿回去。”周大妈又拎着垃圾回去了。

  “一开始这种情况更多,好多人都把保鲜膜、烟盒、餐巾纸盒这些都放进来。”工作人员说,这些都属于其他垃圾,需要放入其他垃圾桶。

  要细分待普及

  尽管每天要多走几步倒剩菜,张钟毓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

  20多年前,张钟毓在日本工作,当时的公司老板对他们新人培训的第一件事,不是公司的规章制度,而是如何倒垃圾,这对张钟毓来说印象太深刻了。

  多年之后,张钟毓将垃圾分类的习惯保持下来。他家里有两个小罐子,里头存放了一些啤酒瓶盖、易拉罐的拉环,还有假牙。

  在张钟毓家的窗台上,还放着一个用完的保鲜膜外壳,“这个不能随便扔。”张钟毓拿起保鲜膜,“你看,这上面还有一条撕保鲜膜的金属条。”

  每个月,张钟毓都将废旧电池集中起来,扔到专门的有害垃圾桶。“扔有害垃圾的,应该是一个蓝色的桶,小区里很少有人知道。”张钟毓笑了笑,“我知道放在哪里。”

  目前,每天来回收点报到的基本还都是老年居民,除了因为流水西苑是个60岁以上居民占6成的老小区,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家对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那天我在微信群里讲这件事,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社区工作人员说,“好在现在经过口口相传,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件事了。”

  定点定时回收

  怎么让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文晖街道想了很多办法。

  今年6月下旬,街道找到了杭州金轩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合作对象。双方商量了一下,在小区内总共设立了4个投放点。投放时间有两个:上午7时至9时,下午6时30分至晚上8时。

  “社区的36幢还在装修,我们准备建成一个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基地。”社区工作人员说,包括每个月的积分兑换超市在放在哪个位置。

  “投放初期,一个点大约是20户左右来投垃圾,目前已经上升到100户左右。”社区工作人员说,他们也在想办法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比如暑假期间,社区专门给孩子们上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课,也希望通过他们来影响自己的父母。”

  至于那些回收的厨余垃圾的去处,记者了解到,这些垃圾主要被处理制作成生物肥,送给天目山周边的农民,用于耕地施肥所用。


浙江老年报 城事 a0012 大家逐渐习惯准时倒剩菜 2017-08-29 浙江老年报2017-08-2900007;13046052;浙江老年报2017-08-2900008;浙江老年报2017-08-2900009;浙江老年报2017-08-2900010;浙江老年报2017-08-2900011 2 2017年08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