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4版:往事

当年不能说的秘密
如今相册里的骄傲

  当年不能说的秘密

  如今相册里的骄傲

  本报记者 陈逸清 通讯员 张海韵 裘毓璟

  上个世纪60年代,还是小伙子的李声鸣和同事们坐在杭州刘庄(西湖国宾馆)的凉亭里,面前摆着几盘小点心,眼前是在空中炸开的绚烂烟花。

  本该是过年过节的日子,却少有回家的机会。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李声鸣才向家人道出藏在心底多年的秘密。

  “来的都是光棍”

  想起刚调到省公安厅的情形,那年李声鸣才22岁。“我们当时都戏称是被‘挑女婿’,除了出身清白,体格健朗,还要相貌端正。”

  李声鸣是金华人,18岁进入衢州公安局从事政工方面的工作。1959年是新中国国庆10周年,李声鸣收到了通知,让他3天内到省公安厅报道。

  “当时我么,小鬼头一个,很单纯的,也不问去干什么,一个人就去了杭州。”当时全省大概有10多个年轻人通过了审查,进入省公安厅,“只是模糊知道自己的工作可能会有调动,本来还以为要往新疆这些偏远地区调动”。

  事实上,10年大庆的规模大,人手短缺,便抽调了李声鸣他们来帮忙。只要有国家领导人或是外宾来杭,李声鸣他们就要负责警卫工作。

  大人物们走后,李声鸣就又回到平常的政工工作。

  全能警卫 “技能get”

  因为工作关系,李声鸣见过的国家领导人可真不少,他翻开一本厚厚的相册,里面全是他在承担警卫工作时和各个领导们的合照。

  调入省厅的第二年,李声鸣就见到了毛泽东主席,而见过次数最多的就是周恩来总理,“1961年是我第一次看到周总理,他住在杭州饭店,当时,尼泊尔国王正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在李声鸣的记忆里,周恩来在一天的接待工作结束后,总会邀请工作人员参加舞会。

  “当时浙江歌舞团也在,所以跳舞跳得好的人比较多。但是周总理是全场的焦点,真的是风度翩翩,而且他很有礼貌,和所有人主动握手,他也会照顾到在场的所有女士,邀请她们共舞。”

  为了不在舞会上出洋相,李声鸣的交谊舞就是自己学会的,警卫员大多是男生,他们经常会在空闲时,在会议室或活动室两两搭伙,切磋舞技。

  除了交谊舞,李声鸣还得会游泳,打乒乓球的技术也不能落下。“我还跟周总理打过乒乓球呢,打了好几个回合。”想起当年的趣事,李声鸣哈哈笑出声来。

  开心的心情藏心中

  每逢过年过节,西湖上会放烟花,外面的人看不到。但李声鸣能看到,“有任务的时候,保密起见,我们不能跟外界写信、通电话,更别说外出理发了。过年过节都和同事们在单位,是一个很封闭的环境。”

  哪怕是1962年李声鸣结婚,他也没能告诉爱人自己的工作,平时鲜有见面,更无法面对面地交流自己的感受。“1960年我见到了毛主席,当时内心很激动,但是没有人能说啊,心里憋得慌。”

  李声鸣还有一些特殊的记忆,“周总理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每次来杭州都会自己带枕巾,平日的穿着也异常朴素,领口都有磨损的痕迹。”

  在李声鸣眼里,周恩来公私分明。“有一次总理来杭州,去楼外楼吃饭,吃完饭又喝了茶。”李声鸣说,后来总理特别吩咐秘书,付上一角钱的茶钱,“这个一角钱的小细节,我一直记到现在。”

  翻翻那本厚相册,当年22岁的小鬼头如今也已80岁,记忆却依旧鲜活。


浙江老年报 往事 a0014 当年不能说的秘密
如今相册里的骄傲
2017-05-30 浙江老年报2017-05-3000005;浙江老年报2017-05-3000007;浙江老年报2017-05-3000008;浙江老年报2017-05-3000010 2 2017年05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