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聚焦

“新青年”的大学生活

  “新青年”的大学生活

  陈志瑞(作者为本报宁波读者)

  记得刚退休的那段日子,虽说清闲了,但也有种无所事事的失落感。恰好此时,在鄞州区“文化养老”春风的吹拂下,镇里张罗起老年大学,并开设了音乐戏曲、历史地理、卫生保健等课程,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十分高兴。年轻时,我也是一名文艺活跃分子,爱写作、爱戏曲,但那都是自学的,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这次,老年大学开到了家门口,再当一回学生的夙愿终于可如愿以偿了。于是,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唯恐被落下。

  开学那天,我精心挑了一件时尚的衣服,拎了装着纸和笔的“书包”去学校了,没想到我是第一个到的,于是就坐在讲台前的第一排,等着老师和同学们的到来。更没想到的是,授课的老师我竟都熟识。教戏曲的陈仙鹤先生、教历史的张之江先生、教卫生保健的周学仁先生,都是瞻岐镇中学退休教师,周先生还是我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在这些老师的面前,我仿佛回到了当初上学时。兴奋之余,3门课程我一口气都报了,暗暗下决心,要珍惜机会,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好学生。

  陈仙鹤先生写得一手好字,是当地出了名的书法家。他曾在镇中学教音乐,有一副好嗓子我是知道的,但没想到的是他还会教唱越剧。对越剧我只会张口哼几句,整段整段唱不下来。班上其他学员“零基础”的也有不少。陈老师从最基本的入手,讲越剧的历史、流派,教如何读谱、如何运腔,把我们领进了门。每当被陈老师点名上台示范演唱,得到老师点评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时,我既开心,又满怀感恩,觉得自己更年轻了。

  陈老师还组织我们做文化义工,把快乐传递出去。这几年每逢老年节,我们都自编自导节目,轮流到各村演出,起初还有点“初出茅庐”的忐忑,尽管我们的节目与专业剧团相比差了一大截,但场场爆满的观众,发在内心的掌声和笑声,打消了我们的顾虑。

  我也很喜欢张之江先生讲授的史地常识课。张老师讲课很是风趣,他将一些难记的外国地名编成一句顺口溜,朗朗上口,又形象生动,一下子就记住了。在他的影响下,我对历史与地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学史还有另外一重乐趣,当孙子拉着我的衣服,逼着我再讲一个历史小故事的时候,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讲授卫生与保健课的是周学仁先生。周老师是一名针灸师,在当地很有些名气。在这门课上,我了解了养生的基本知识,更领悟到,心态决定健康。说来也好笑,有时竟跟孙子同唱共舞,全然忘却了自己已是奶奶级的年龄了。后来,考虑到周老师年事渐高,学校又聘请了从医几十年的退休医生谢国兴接替周老师的课。

  我们这一代人,在该上学的年龄因为种种原因,都没能好好上学。如今,在这所“大学”里重新当了一回学生,真当幸福。老不老,关键看心态,学习让我心态更加年轻。在这几位老师的指导下,我不仅自己学习,还要争做一名文化义工,尽自己所能,把所学的呈现出来、奉献出来,给更多人带去欢乐,努力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新青年”。


浙江老年报 聚焦 a0003 “新青年”的大学生活 2017-04-25 13033518 2 2017年04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