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兵捐遗体
善举令人动容
九旬老兵捐遗体
善举令人动容
93岁的抗战老兵徐勉顺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死后把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并将角膜捐给失明的人,完成了他生前最后的愿望。
3年前,已是90岁高龄的徐勉顺就作出决定,将遗体供医疗单位解剖、研究,如果某个器官还可以移植他人使用,那是最好的了,死无憾事。他在遗体捐赠书的附件里写道,“自己生命顽强,不知多少次从死亡线上回来”。这种忘我的大爱之光辐射了周边人群,甚至是整个社会,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学会感恩。这是学会做人的第一步。徐勉顺生前常说:“一想到战场上大部分同志牺牲了,我还好好地活着,党和国家又给予我们生活上很多优待,我非常感激,非常幸福”。一个对他人、对社会常怀感恩之心的人,必定会布施行善,多予少取,使自己胸怀坦荡,精神高雅,就会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至理。感恩不仅是以情动情的心态,更是以德报德的行动。人学会了感恩,就会跳出名与利的追逐,得与失的纠结,高与低的攀比,多与少的算计。
善举承载着道德。徐勉顺的善举是一种道德传递。他没有计较个人得失,不问回报,不求索取,完全源自于人的本性,只听从内心的召唤。我们之所以感动,正是因为在其中看到了道德的光芒。
感动是一种力量,是触动心灵向善的力量,也是激励自我追求高尚、完善人生的动力。践行道德精神,传承乐于奉献的闪光品质,用大爱续写感动,精神追求的背后是一份社会责任的勇敢担当。时代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徐勉顺作出的选择,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可亲、可学、可敬,他的善举,将会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董柏云 作者单位系绍兴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