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b0002版:乐寿

徐振龙:张惠妹的百岁粉丝

  徐振龙:张惠妹的百岁粉丝

  本报记者 王卓琳

  温州永嘉素有“长寿之乡”的美誉,八山一水一分田,想来如今101岁的徐振龙定是“隐”在那世外桃源的山水之中。一路沿着楠溪江朔流而上,循迹至一小镇,青石板上的“碧莲”二字便赫然在目。

  此处便是碧莲镇,两条街市十字相交,一旁,乡人三五成群地叫卖着水果、蔬菜,好生热闹。街道的西北角,几桌老乡民正闲适地打着牌。而此时,斜对角屋里的徐振龙正在静静地午睡。

  未曾想,这位百岁老人竟居于闹市,身处纷繁之中,却悠然酣睡,颇有“大隐隐于市”之味。

  妻子埋怨 “大水没了脚 还是心宽”

  下午2时30分,恰好是徐振龙午睡起身时分。一起床,他便将蓝色的格纹被折叠整齐,沿着床沿铺好。屋子不大,却整整齐齐。老爷子爱干净、爱收拾的习惯是出了名的,他柜子里的衣物整理得一丝不苟。

  有时,爱帮妻子收拾衣橱的他反被要求:“不要整理了,东西都找不见了。”如此,他才作罢。

  在孙子徐旭海的印象中,奶奶是个急脾气,爷爷是个慢性子。奶奶煮菜只求熟了便好,一股脑儿把食材放进锅中。爷爷则是慢工出细活,追求口感,于是大家都偏爱吃老爷子的菜。

  老夫妻俩的脾性泾渭分明。记得一次,上小学的孙子放学后迟迟不归。徐振龙雷打不动,到点了只顾自己睡大觉,睡得正熟时,被妻子一把推醒,“孙子没回来,怎么办?”

  他睡眼朦胧地说:“哦,这么大了,没事的。”说完,便倒头呼呼大睡。次日,孙子从同学家安全返回,徐振龙看见孙子说:“不是回来了么。”

  所以,几个孙子最常听到奶奶埋怨爷爷的话便是:“大水都满到膝盖了,你还是慢条斯理。” 徐振龙听着,只在一旁呵呵地笑。说归说,两口子离了谁,晚间都难以入睡。

  自己知道 “吃亏是福 不要太计较”

  在徐家,徐振龙从不管事,妻子当家做主。这与徐振龙早年在供销社工作有关。

  这是份让人羡慕的工作,但当时一些远在山区的分社,却是无人愿“问津”的地方。一向懂得忍让的徐振龙承接了分配。一出门,便是几个月不回家。

  当时,温州永嘉的供销社,诸如石田坑分社、大若坑分社等,由于偏远,店面都是由祠堂临时改建。也没有固定的营业时间,“因为十里八乡的乡民跑了很远的路赶来,很辛苦。”徐振龙说,“所以24小时开放。”

  哪怕是深夜,只要有人一喊、一敲门,他便起身应门卖东西。

  由于只有一个人,徐振龙总览进货、卖货、结算等业务,无人替班。一日,关门休息时,人已困乏,一不注意门板滑下手,便压了脚。

  妻子心疼:“你也向领导争取一下,不要吃亏了。”

  徐振龙说:“不要太计较,吃亏是福。大家有难处,领导也有难处,总得有人做吧。”妻子也只好按下不语。平日里,只要同事有事,工作需要照管,徐振龙总是满口答应:“帮得上总是要帮。”

  供销社的人际关系相当复杂。但徐振龙凡事忍让、体谅,大家都信任这位老实忠厚的“老徐”。所以,但凡有同事闹矛盾,一吵架,经过老徐一劝,双方也就散了,都说要卖给老徐一个面子。

  孙子疑惑 “张惠妹是隔壁邻居么”

  在徐振龙的床头,贴着一张中国地图,如今上了年纪的他,看那些小字早已模糊。但戴着老花镜看报,知晓天南地北的新闻,成了他当下的一大乐趣。

  因为知道的新闻太多,老爷子时不时语出惊人。

  前些日子,孙儿们看望老爷子,聊天时,老爷子便说“jiān yǔ méi(温州话张惠妹的音)”如何了。大家心想,这个jiān yǔ méi是隔壁邻居么?好像也未曾听说。来来去去一聊才明白,爷爷说的是歌星“张惠妹”。但温州方言一发音,几个孙儿们愣是没明白。

  今年十月,重阳节。温州市民政局慰问百岁老人,为徐振龙送上了“盛世人瑞”的匾额。他右手一挥,觉得时光太快:“像光一样闪过去”,自己便已百岁。

  “人活着,最重要的是心态。”徐振龙说。心态放平,万事皆安。现下,一家子正为徐老正月初三的寿宴做准备。他对大家说,都不要拿钱,我来出。


浙江老年报 乐寿 b0002 徐振龙:张惠妹的百岁粉丝 2015-11-11 浙江老年报2015-11-1100006;浙江老年报2015-11-1100007;浙江老年报2015-11-1100011;浙江老年报2015-11-1100009;浙江老年报2015-11-1100010;浙江老年报2015-11-1100012;4065539;浙江老年报2015-11-1100013;浙江老年报2015-11-1100014 2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