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1版:头版话题

“二宝”来啦 喜忧参半

  本报记者 王卓琳

  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放开两孩”。想要二胎的,拍手叫好,不打算要的,各有各的现实问题。在此前的“移动选题会”上,本报读者同时也是养安享会员对二胎话题就很感兴趣。当时,本报对在场符合“单独二孩”条件的进行了一次小调查,25人中符合条件的7人,仅一人有二胎意愿(详见9月30日A4版)。

  最近,记者对当时尚不符合条件的读者进行了回访:现在符合条件了,愿意要吗?

  读者卞月英,显得很淡定。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说:“再生一个,年龄相差太大。”小女儿的情况是,因为平时工作忙,小女婿辞职三年在家带儿子。女婿说:“一个儿子已满足。”

  卞月英自己也觉得,孩子们压力大,再要一个更是无暇顾及两老了。

  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5月底,全国1100多万单独夫妻仅有145万申请再生育。

  同是杭州人的陈玉霞则不同,对她来说,这是个好消息。陈玉霞的儿子从事商贸工作,家庭经济压力较小。而且陈玉霞觉得如果是两个孩子,不会太娇惯。

  陈玉霞的儿子工作忙,所以她提出,只要小夫妻俩愿意,自己可以帮忙带孩子,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

  也有的家庭考虑得更远,担心孩子多了,公共服务能否“齐步走”。

  与卞月英同住一个社区的沈雅仙,她觉得一个孩子确实太少了。对比自己这一代,有五六个姊妹兄弟。前段时间,沈雅仙的母亲生病,几个兄弟姐妹轮流照顾,她说,“换成现在的儿孙,遇上事情,只有一个孩子,没人可商量。”

  除去经济问题,沈雅仙是愿意孩子们多生一个的。但她的儿子考虑到养一个孩子的教育成本太高,目前打算按兵不动,沈雅仙也表示尊重孩子的意愿。

  作为唯一的一代独生子女,“80后”张晓也有这些考虑:“二胎生不生,关键还得看国家的政策。”上学、看病、社保着实困扰不少,虽然她的女儿刚满二周岁,但张晓已经开始担心这些问题。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说:“下一步要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政策的衔接。要加强公共服务的供给。把这件惠民生、利长远、合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办好。”

  张晓打算“观望”一下,“有条件还是想再添一个的,两个小家伙有个伴。”

  所以,这次统计下来,有二胎意愿的比上次增加了4人,但从总数来看,仅占20%。


浙江老年报 头版话题 a0001 “二宝”来啦 喜忧参半 2015-11-04 4058456 2 2015年11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