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正当时 补对不容易
冬令进补正当时 补对不容易
本报记者 唐佳璐 通讯员 于伟 孙洁
过两天就是立冬了,很多老杭州人都开始准备要进补了。这几天,浙江各大医院或者中医医馆都已经有许多患者在配膏方了,可是中医也提醒,进补是需要,但是要根据自身体质,不然会适得其反哦!
药材不是越贵越多越好
“哎,我去年配得膏方比今年这个贵多了,而且药材总量也多,你这个膏方有没有效果的啊?”正在配膏方的朱大伯问。浙江中医院中内科主任中医师金涛笑着说,药材不是越多越贵才好,而是要循证、辨证的吃膏方。
金涛介绍,膏方文化源远流长,秦伯未云:“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溢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其具有滋补强身,治病纠偏,抗衰延年等多种作用。同时,秦伯未亦云:“膏方并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其实,膏方并不是仅仅只是“滋补类方剂”代名词,更是治疗慢性疾患的最佳剂型,特别是在各种慢性疾病高发的冬季,膏方此时的作用,便显得如此重要。
进补一定要辨体质
现在有很多的书,很多媒体也给大众科普,从中医上讲,人分为九种体质,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需要进补的药材也不一样。很多人就会根据这些资料辨识自己的体质,对此,姚惠说,辨体质这事情还是交给专业医生来做吧。她介绍,就如上火来说,也分为好几种体质,此外有些人的体质可能是有多种体质的混合体。
而国家级名老中医徐志瑛教授则认为,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不同的特点,人到了50岁后开始气虚,尤其是女同志容易出现更年期,老觉得心慌气闷,经常感觉头晕,身体透支太多。人到60岁,好睡、易忧悲,70岁脾虚,容易胃口差、皮肤干燥无光泽;80岁肺气虚,走路气急,平时深感孤独,90岁肾气衰竭,肾气肯定虚,脾阳得依靠肾阳温,才能运化水湿。
最后,还要老生常谈,提醒各位进补的时候,要少吃或不吃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如果肠胃不好或湿气重的人在吃膏方前要吃个开路方,调理一下才能进补。
进补的方式有很多
现在很多药店里,也都在叫卖膏方,网上一搜也有很多。这些“膏方”多由阿胶、芝麻、核桃等组成,很多人吃着这些,也觉得是膏方了。
浙江医院中医科主任姚惠介绍,这个叫固元膏,虽然也有个膏字,但不属于膏方。膏剂是中医药中汤、丸、散、膏、丹五大剂型之一。而作为滋补的膏方,则应该称为膏滋药,是将中药加水煎煮后滤渣,再加以辅料而成的膏状制剂。
“其实,进补并不是一定要吃膏方,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病症有针对性的药补和食补。”姚惠说,比如有些容易疲劳、苍白无力、胃口不好且没有高血压的人就可以吃点人参,而口干燥热的人可以吃点铁皮石斛。同时,有些体质的人,在冬季多吃点羊肉、牛肉,甚至山药、核桃肉等,也是进补的一种方式。
本报健康养生会为大家准备了多种进补药材,欢迎大家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