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关注

杭州生活垃圾日处理量
已超警戒线
离一个现代高效的
分类回收体系依然遥远

  杭州生活垃圾日处理量

  已超警戒线

  离一个现代高效的

  分类回收体系依然遥远

  本报讯(记者 周瑜)从今年5月18日开始,杭州市环境集团开始定期向公众发布“垃圾指数”。杭州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每天产生多少生活垃圾?厨余垃圾中非厨余类垃圾占比多少?通过“垃圾指数”,一目了然。

  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是杭州市区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承担着杭州市主城区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任务。2007年规划时,天子岭设计容量可用24年半,但按如今的垃圾量,估计再用4-5年。如果能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一点,天子岭填埋场的寿命还能延长一两年。

  “而且,现在长期处于超过填埋警戒红线的情况,也会影响堆积安全。”杭州市环境集团新闻发言人孙譞侃告诉记者,杭州上述5个城区的生活垃圾现已采取直运模式,也就是垃圾桶和垃圾车直接对接,不经过环卫中转站,“直运过程也是进行垃圾分类的,但如果社区前端分类不做好,垃圾分类直运其实意义不大。”

  他介绍,杭州主城区的垃圾直运率已达到80%,基本避免了垃圾的二次污染,但垃圾直运过程中,还是碰到不少问题。首先运力不足,400辆直运车要承担5000吨垃圾运输任务;其次,前端垃圾分类投放率和准确率低,每日到天子岭的约5000吨绿桶垃圾中,实际的分类厨余垃圾量大概在500吨。

  天子岭有一个厨余垃圾分选减量的处理项目,厨余垃圾通过分拣、厌氧处理,最终变成了可发电的沼气和肥沃土地的沼渣,“然而,这套设备运行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前端垃圾分类不到位。所以我们需要他们增加人工分拣的环节。”

  而在日本、德国的厨余垃圾生产线上一般不设置这个岗位。“现在杭州已经开始实行生活垃圾减量管理,但减量的同时,做好分类依然很重要,把分类做好,才能保证处理。”孙譞侃说。


浙江老年报 关注 a0002 杭州生活垃圾日处理量
已超警戒线
离一个现代高效的
分类回收体系依然遥远
2015-07-13 3944764 2 2015年07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