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枫桥经验”
创新实践“枫桥经验”
记者 孙雯靖
集体名片:诸暨市枫桥派出所老杨调解中心成立于2008年,集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于一体,受理“民警移交、其他单位委托、群众请求”的各类疑难矛盾纠纷。老杨,全名杨光照,是一名退休警察。20多年来,他办理的民间纠纷调解率在95%以上。“老杨”也是一群人的名字,杨光照和他所在派出所的20多名民警,保证了辖区10万人的和谐安宁。20年来,枫桥没有一起因矛盾纠纷调解不当引发的越级上访,没有发生重大的治安问题,“老杨”也因此成为很多人心头最温暖的呼应。
辨是非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老杨”们让领导放心:矛盾不上交;他让群众服帖:大事化小,小事能化了。在调解时,始终把握4个原则:即依法,当事人自愿,公正、公开,人性化疏导。 “依法就是什么纠纷用什么法律,要实事求是,工作要实要细,必须看过现场,才能分辨是非,定清责任。”杨光照说。
枫桥镇彩仙村的陈光良与邻居陈大福的承包田纠纷长达6年。一天,陈光良全家在田埂边和陈大福一家激烈争吵起来,血战一触即发。 “老杨”等人赶到现场,用4个小时听完了陈述后,开始为双方辨是非。最终,怒目相向的冤家达成了调解。
顺民心
公正廉洁站稳脚跟
杨光照说:“调解时要人性化,一般当事人普遍存在的心理是,要讨一个说法,求一个公道,因此对受到侵害或受到委屈的要给予同情,讲几句公道话和安慰话;对弱者的合法权益要保护,要理解群众心理,会用群众语言。”
在调解中,最让老杨难过的就是群众指责不公。“有时候,当事人在情绪激动之下说,你吃饱了,捞饱了,你是个贪官,官官相护,我就感到非常难过。但后来一想,我们搞调解工作的,代表党和政府形象,要摆好心态,多从百姓角度想,只有做到清正廉洁,才能办事公正。”
当时参与调解的乡司法调解员何育才感慨道:“老杨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服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老百姓找他,不管什么时候他都去,他对老百姓感情很深。”
促和谐
做枫桥经验传承者
楼乐涛、何育才……还有一大串的名字,他们是枫桥派出所的社区民警,都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实践着老杨精神。作为枫桥经验的优秀传承者,无论是六字诀还是五心法,老杨提炼出来的方法,已经成为枫桥派出所民警调解工作的宝典。
枫桥派出所的社区民警们的调解工作依然走在矛盾激化的关键环节,他们运用老杨调解法,依靠社会力量和群众智慧促进纠纷的解决。老杨坚持的“把老百姓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是枫桥派出所民警的共识。所有人都相信,“有事找老杨”会一直这么灵,“老杨调解中心”是一个最好的载体。
负责人感言:“很高兴‘老杨调解中心’能成为枫桥派出所的一个品牌。它成立的初衷是为民便民,发展的依据是枫桥经验,传承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所以说,‘老杨调解中心’并不是老杨一个人的。也就是说,新时期的‘枫桥经验’,依靠群众、矛盾不上交的内核依然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