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b0003版:养生新知

养生摭拾

贾植芳一身傲骨

  □二郎

  1978年我进复旦读书的时候,一些名教授都还在为本科生开课。可惜的是,贾植芳老师此时刚被摘掉“反革命”帽子,安置在中文系资料室工作,即使有幸在路上碰见,我们也是“相见不相识”。

  在前辈学者中,贾植芳的苦头,吃得是算多的了。这位“七月派”重要作家,比较文学学科奠基人之一,由于天生傲骨,一生曾经四进监狱,加上改造时间,前后达25年之久。

  第一次进监狱,是因为参加了1935年那场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

  第二次是抗战期间,1944年在徐州搞策反时,被抓进了日伪的牢房,3个月后因日本投降而获释。

  1947年,他又因给进步学生刊物写文章,被国民党政府以“煽动学潮”的罪名关押,一年后被留日同学保释出狱。

  解放后,贾植芳到复旦大学教书,担任中文系教授和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1955年,却因胡风一案株连,第四次关进监狱,直到1966年才出狱。

  贾老讲话风趣幽默,为人乐观通达,不少人以为,长期的监禁生活,似乎并没有在他身上留下什么阴影,其实不然。一次贾老住院,迷糊中,出现了幻觉,以为又进了监狱,便高声骂起来。他骂医生,骂护士,骂同病房的人,骂来看望他的人,直到吃了镇定药,才安静下来。

  身系囹圄,对人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我一位同学文革中曾被打入“劳改队”关押,而今已做教授,睡梦中有时还会被恶梦惊醒,更何况贾老一生曾遭四次牢狱之灾。不少人恶梦缠身,潜意识是“惊”和“吓”;而贾老反映出来的,却是“怒”和“骂”,而这正是贾老内心的桀骜所显。贾老的妻子任敏曾撰文回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经过十多年的监禁和劳改生活的苦日子,反倒没有了过去的文弱的书生气,变得比过去更壮实了,他不像学校里那些被揪出来的‘有问题’的人那样的神情沮丧,畏首畏尾。他走起路来挺着胸脯,迈着坚定的步子,像个正常人。他没有罪,问心无愧……无所畏惧。”

  八十岁时先生写自寿联,上一句便是“脱胎未换骨”。贾老能饮、烟瘾也很大,有人向贾先生讨教“养生”经验,他宣扬的常是王瑶先生的观点:一不戒烟,二不戒酒,三不锻炼。贾老能活到93岁,靠的不是常规式的保养,仗的就是这股正气和这身傲骨。


浙江老年报 养生新知 b0003 贾植芳一身傲骨 2013-11-20 浙江老年报2013-11-2000021 2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