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门镇小
的岁月
1959年,我由河山调来石门镇小工作。桐乡石门地处杭嘉湖平原、杭州和苏州中间,京杭大运河穿腹而去,水陆交通发达。物产除鱼米之外,蚕桑、烟叶、菊花、小羔羊、葡萄等等十分充实。这里名人历代辈出,国际漫画大师丰子恺就出生在这里的缘缘堂。
石门镇小当时叫石门公社第一小学,本部在东洋潭,分部设在西竹庵。本部设有戴帽子初中(现石门中学),还有第二、三、四中心小学需辅导。
1961年,国家进入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致使学校经费严重不足。教师生活十分困难,有的连肚子都吃不饱。面对困难,教师们团结一致,听党的话,生活上互相帮助,工作上干劲十足,他们抽饭前饭后休息时间对学生家庭访问,晚上以教研组为单位,备课和批改作业,天天到深夜。初中毕业班班主任黄老师,会同学校领导一起,把床铺换到学生宿舍里,与同学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学们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当时不兴学生考试成绩公开排名次,但从内部传出:石门镇小学和初中毕业班毕业(升学)考试成绩均居全县(现为桐乡市)第一。初中毕业生、农村青年蔡阳春所参与科目总分比满分只少了2分,是全县第一。听说小学毕业班中有多个同学得满分(由于我就在这个时候调离石门镇小,对这个满分未作考证)。他们的班主任许老师也随即被县领导调去县重点小学崇福镇小工作。当时初中部的老师,大部分是从小学部抽调来的,致使中学和小学师资力量均严重不足,在同一年里同时得第一很不容易。
1961年后,各行各业实行坚决收缩;学校还要部分教师逐级下放,有的回农村参加劳动。而石门镇小以保留骨干为由,把一部分原要下放的教师保留下来。为了保留原寄校教师,也得把好调入关,因为学校教师名额上级早已确定,凡调入一名,必须调出一名。故凡不符合规定、不能示有上级主管部门正式调令者,一律拒绝。当时还真有不少要求调入者,最后除一位老师因故调去中心小学外,石门镇小原老师全保留了下来,为学校、为国家保留了人才。
皇甫焜